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8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9篇
海洋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王蔚芳  向玲  王琳  黄滨  李会涛 《海洋科学》2020,44(2):113-119
本实验旨在探究维生素E对半滑舌鳎垂体组织中生长激素基因表达的影响。作者在每千克等氮等能的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400和1 600mg的DL-α-生育酚乙酸酯(维生素E)投喂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成鱼(464±2.6) g,进行为期8周的养殖实验;另外,在L-15培养基中添加0、18和54μmol/L的维生素E,对半滑舌鳎成鱼(464±2.6) g的垂体细胞进行为期3 d的体外原代培养实验。分别取垂体组织和原代细胞,通过荧光实时定量PCR分析其gh mRNA的相对表达量。实验结果表明:垂体组织中gh mRNA的相对表达量随着饲料中维生素E含量的增加而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在400 mg/kg组时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随着细胞培养液中维生素E浓度的升高, gh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由此可见,适宜浓度的维生素E能够促进半滑舌鳎垂体组织中生长激素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腺瘤(PA)的4D-DECT影像特征及物质成分信息,评价其定位及定性诊断价值。资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53例PA患者的临床资料及4D-DECT影像资料,逐一观察并记录CT征象,分别对病变与邻近组织的CT衰减值(HU)、碘浓度、Rho、Z值及DEI进行测定及比较分析。结果:53例患者中,52例(98.11%)为单发病灶,1例(1.89%)为多发病灶,共计病灶54枚,其中32枚(59.26%)位于气管-食管旁沟,10枚(18.52%)为异位腺瘤,22枚(40.74%)可见“短线征”,14枚(25.93%)可见“极血管征”;动脉期(90 kV)图像PA与甲状腺CT值无明显差异,平扫、动脉期(混合0.5、150 kV)及静脉期(90 kV、混合0.5、150 kV)图像中PA、甲状腺及淋巴结CT值均有差异。动脉期及静脉期淋巴结的碘浓度、Z值及DEI明显低于PA及甲状腺,静脉期PA的碘浓度、Z值及DEI明显低于甲状腺;动脉期及静脉期甲状腺Rho明显高于PA,动脉期PA的Rho明显高于淋巴结。结论:4D-DECT可较好地显示PA的影像学特征,还可以提供病变的碘浓度等多种物质成分信息,有助于提高PA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后肾腺瘤(MA)的CT表现及病理学特征,以提高其术前诊断准确率。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MA患者的CT影像资料及病理学特征,结合文献并总结MA的MSCT表现及病理学特征。结果:5例患者中,均为女性,年龄35~58岁,平均48岁,均为单发。病灶形态呈类圆形,平均直径约7.5cm。5例病灶向肾集合系统或/及肾外突起,对周围结构压迫推移,无局部侵犯及转移。5例平扫病灶密度与肾实质相仿,密度不均匀,病灶内未见出血、钙化及包膜。增强扫描5例病灶表现为渐进性不均匀强化,皮质期呈轻度强化,实质期呈轻-中度强化,排泄期呈中度强化,2例可见低密度纤维瘢痕。病理显示:MA范围及形状与大体标本切面趋于一致,与周围肾组织界限清楚。MA的细胞呈小腺管样排列,胞浆少,核小,未见核分裂象和坏死,免疫组化Ki-67(+,<5%)、β-catenim(+)、CK(+)、CK7(+)。结论:MA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女性患者出现红细胞增多症,有助于提高MA的术前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 CT 双期增强扫描对甲状腺腺瘤和结节性甲状腺肿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比较25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甲状腺腺瘤和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 CT 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25例患者共取出甲状腺结节35枚,其中甲状腺腺瘤18枚,结节性甲状腺肿17枚。腺瘤组平扫 CT 值30~60 HU,结节性甲状腺肿组平扫 CT 值25~55 HU,两者差别不明显。腺瘤组增强扫描 CT 值120~160 HU,结节性甲状腺肿组增强扫描 CT 值60~100 HU,两者有显著差异。结论:甲状腺 CT 双期增强扫描对甲状腺腺瘤和结节状甲状腺肿在鉴别诊断上可以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神经源性尿崩症(附1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了我院1990.12-1994.12月四年间在神经外科收治的11例社会源性尿崩症,并对其病历,分类,病理转归,CT和MRI表现,诊断治疗进行了讨论,并认为脑垂体后叶素是目前临床治疗神经源性尿崩症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6.
应用兔抗血清对抗鱼类和哺乳类促激素及其受体的多克隆抗体对雄性半滑舌鳎脑垂体和精巢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定位.其结果显示GnRHR、LHR和GtH免疫活性定位在不同发育时期的腺垂体和精巢中.GtH免疫阳性细胞的数量和免疫强度随着精巢发育成熟而明显增强.同时还发现睾酮(T)和雄激素受体(AR)在半滑舌鳎精巢中的定位有别于其他鱼类,尤其是雄激素受体(AR)免疫活性在精原细胞中的数量很少.依据这个特点文中还讨论了其可能与精巢发育的关系,同时证明了半滑舌鳎精巢发育像其他硬骨鱼类一样受激素的调控.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了10例非典型的垂体区肿瘤,结合手术发现和临床随访作了回顾性研究,并对垂体肿瘤CT表现分类,病理和临床以及鉴别诊断作了全面系统的复习,本组资料显著说明垂体高密度的增加对垂体区肿瘤的诊断有决定性意义,相反垂体的低密度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价值较低,对于CT诊断明确的鞍区肿瘤,内分泌学检查对肿瘤的定性诊断是有帮助的,诊断困难的微腺瘤,决定手术应慎重。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古代人们还认识到,长期哺乳可以有效地避免怀孕。最近,科学家已经证实,由于长期哺乳,通过下丘脑一垂体一卵巢轴对卵巢排卵起抑制作用(表现为闭经),以此来达到自然避孕的目的。无论是人类还是动物,在生命延续和种群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环境、自身生产力和社会关系方面的种种原因,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生存危机,于是避孕和计划生育就成了人类生命过程中一项必不可少的行为和策略。那么,在缺少科学技术和对生命、生育现象科学认识的古代,人们是怎样有效地避孕的呢?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23例甲状腺癌和腺瘤的CT表现,讨论了CT诊断和鉴别诊断,甲状腺癌呈分界不清的软组织密度包块,密度不均匀,甲状腺腺瘤要据其CT表现为二个类型:(1)囊性型,(2)实质型。甲状腺癌和囊性型腺瘤鉴别不难,但是在实质型腺瘤的CT表现相类似,有时鉴别诊断困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是分析垂体腺瘤CT表现,探讨其与肿瘤分类的关系,材料与方法为本组21例垂体腺瘤中肢端肥大8例,闭经伴泌乳8例,多饮多尿1例,无特异性明显临床表现4例,经冠状位CT扫描增细并局部放大,结果得到本组CT所见实性肿瘤7例,囊实混杂13例,囊性1例,手术病理结果为色性细胞腺瘤13例,嗜酸性细胞腺瘤7例,垂体腺瘤恶变1例,结论明确CT是诊断垂体腺瘤的重要方法之一,根据CT改变,再结合临床表现对肿瘤分类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