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质学   12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35 毫秒
1.
桂林城市地面岩溶热蚀沉降遥感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Landsat热红外波段TM6、近红外波段TM5和可见光波段TM1的综合信息图像处理,结合丫吉村岩溶水文地质试验场土层下石灰岩蚀随气温变化数据以有1987-1996年10年内桂林城市气温观测数据,发现城市热岛效应会对处于特殊岩溶地质环境中的桂林市造成一种特殊影响--城市地面整体岩溶热蚀沉降。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桂林城市岩溶热蚀沉降动力学模型和发展演化模型,从而为开展基于t-GIS的桂林城市地面整体岩溶热蚀1沉降定量预测提供了理论与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2.
工程地基的选址依据,本世纪中叶以前是地基范围内没有断裂,即避免断裂原则。60年代以后,工程选址的条件由避免断裂转变为考察断裂是否活动。美国率先制定了工程地基范围内活动断裂指标规范,认为具有非活动性断裂的岩体上可以构筑大型工程。花岗岩体规模大,整体性好...  相似文献   
3.
兴隆矿区外围推覆构造及煤田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兴隆矿区外围推覆构造上覆席体、下伏岩系、推覆剪切滑移带变形特征、构造岩特征和推覆构造形成过程。应用Ramsay等人有限应变测量新方法,估算了推覆位移距离。在推覆体下预测出52km2的隐伏煤系分布区。   相似文献   
4.
根据王世称教授综合信息矿产预测理论与方法,首次在陕南地区开展固体矿产1:50万大型、超大型矿床定位、定量预测。以矿床密集区为模型单元,异常密集区为预测单元,在GIS平台上开展综合信息预测,采用数理化理论Ⅰ、Ⅲ、Ⅳ和特征分析方法,总结和建立了大型金铜矿床、铅锌银矿床、汞锑矿床综合信息找矿模型,其控矿因素具共生和伴生的特点,可作为同一成矿母体、地球化学金属省和矿产资源体。提出寻找大型、超大型矿床的技术路线和工作方法,及在前寒武纪出露基底和隐伏基底边缘、中酸性岩体、基性、超基性岩体边缘和顶部、双重结构控制的古生代盖层泥盆系、志留系、寒武系地层,重磁环线构造交汇处等寻找大型、超大型矿床的新思路,这对加速陕南矿产资源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El Nino事件的概率预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根据19854-1993年期间的ElNino事件资料序列,通过正态性,独立性等统计检验,确定序列的性质,利用Markov随机过程和一阶自回归建立预测模式,给出了下次发生ElNino事件的时间可能在2002年前后,2001年发生的概率为44%,2002年发生的概率为61%。  相似文献   
6.
桃江王家冲锑矿床地质特征及其科技咨询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楚南 《湖南地质》1994,13(2):79-82,90
桃江王家冲中型锑矿床,赋存在上元古界板溪群五强溪组中段灰绿色板岩中,背斜翼部的层间剥离、破碎裂隙是矿床形成的储矿构造,东西向断裂V_4、V_5为控矿构造。矿区一般见2~3层矿,平均厚度1.24m,平均品位Sb4.98%。矿石矿物主要是辉锑矿。矿床成因属燕山期中低温液型锑矿床。该矿床已有70年开采历史,去年曾出现资源危机,矿山面临关闭。笔者应邀赴矿对井下未知矿体进行预测,旨在指导生产找矿。由于科技咨询与生产找矿紧密结合,短时间内就取得了找矿突破,解了矿山燃眉之急,延长了矿山生产服务年限,社会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Back-Propagation算法在层次模型的人工神经网络中处理矿产资源统计预测问题,得出与数量化理论Ⅱ处理极为相似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数学方法分析了与花岗岩型铀矿成矿有关的各地质因素之间的关系,指出了形成大矿、富矿的四个要素,并提出了一种用确定性数学模型预测花岗岩型铀资源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对小秦岭金矿田Q240号矿脉进行构造与矿化蚀变特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脉体经历了多期构造活动改造。构造带早期以左行脆韧性剪切变形为主,发育北西走向石英脉,其构造线理倾伏向南西,石英脉中矿化特征以黄铁矿为主,呈条带状分布;而后期右行脆韧性剪切变形则形成北东东走向的黄铁矿石英脉。对3个矿体平面上变化特征的分析表明,矿体被多期构造-热液活动叠加,主成矿构造应该与北东走向的左行剪切变形相关,并在后期遭受了右行走滑变形改造,以北东东走向的缓倾结构面为容矿空间。结合应力环境和控矿规律以及矿体侧伏特征,依据构造蚀变特征,认为矿体在走向和倾向上均有似等距规律。据此,在Q240矿脉深部圈定出3处成矿靶区。   相似文献   
10.
下庄地区航空放射性钾增高场的地质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航放数据解译、野外调查和室内研究,分析了粤北下庄地区钾增高场特征,对钾增高场的地质成因开展了初步探讨,为利用钾增高场开展铀成矿区域远景评价奠定了理论基础。研究表明:下庄地区钾增高场主要分布于新桥-下庄断裂带的东侧,具面型展布和跨界(跨越不同期次花岗岩体界线)特征;钾增高场的形成与花岗岩成岩后富钾流体对围岩发生钾质交代作用相关,是水云母化蚀变场的具体反映。指出钾增高场的空间分布范围对下庄地区铀成矿作用的发育及铀矿床产出范围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依据钾增高场可以大致圈定水云母化蚀变场,快速圈出潜在的铀矿找矿远景区(带),有效缩小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