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1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30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K-L变换和NDBI(Normalized Difference Barren Index)指数法,对试验区--沧州市及其周边地区的ASTER遥感影像进行处理,然后分别对两种方法处理后的图像采用最小距离法监督分类,提取城市用地信息,并对分类后的图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NDBI指数法对城市用地信息提取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3.
李环  吴沿友  吴沿胜 《中国岩溶》2021,40(3):487-494
以喀斯特适生植物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为研究对象,非喀斯特适生植物桑树(Morus alba)为对照,比较了不同的植物光合作用对露石生境的响应。与无露石生境相比,多露石生境土壤具有较高的水分含量和较多的有机质。分析植物光合作用的光响应曲线和二氧化碳响应曲线、叶绿素荧光参数以及叶片水势(LWP)和碳稳定同位素值(δ13C)的结果表明:不同生境下,两种植物的LWP及δ13C无显著变化;除了初始荧光参数外,同种植物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差异不显著;不同生境下,构树的呼吸速率和羧化效率无显著变化,而多露石生境土壤生长的桑树的呼吸速率和羧化效率明显要大于无露石生境土壤生长的;在水分亏缺下,构树以牺牲体内碳的方式来维持稳定的羧化效率,进而保持稳定的光合能力;构树比桑树对喀斯特环境有着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4.
被动微波反演裸露区土壤水分综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被动微波具有全天候、穿透性以及不受云的影响等特征,使其在反演土壤水分时具有很大的优势。通过研究发现,被动微波遥感是反演土壤水分的各种技术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概括了主要的被动微波传感器并从被动微波遥感的原理出发,针对被动微波遥感裸露区地表随机粗糙面的模型以及土壤水分反演算法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5.
滇东喀斯特地区石漠化裸露红土的表层有机质含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滇东石漠化地区裸露红土是近年来关注的一种特殊的类荒漠化景观。为了解红土裸露原因,在富源县、宣威市、罗平县等地石漠化裸露红土典型发育地段获取有植被覆盖红土及裸露红土表层样品进行有机质含量分析。结果表明,裸露红土表层有机质含量在0.06%~3.85%之间,平均值为1.31%,远低于同区域有植被生长的山原红壤样品及其它喀斯特地区土壤表层样品。石漠化过程中,植被破坏后土壤有机质大量流失,进而影响土壤结构、保水保肥能力等,导致红土裸露。滇东喀斯特地区成片分布的裸露红土应处在石漠化过程中植被退化但土壤尚未被完全侵蚀的阶段。   相似文献   
6.
在贵州裸露的基岩山区,大部分岩石电阻率都很高,开展大功率电法工作最大的困难是无法将电极打入岩石,电极接地十分困难或根本无法布置电极.为有效改善接地条件,实现大功率电法勘探,在总结传统的改善接地电阻方法的基础之上,总结出裸露基岩地区改善电阻接地条件的方法技术,即积水淹没片状电极法.使用该法工作时,在供电点建造封闭的储水空间,存储一定高度的水,将金属片状电极淹没于积水中.该方法具有接地面积大、接触条件好、接地电阻值稳定的特点,经在实际工作中多次应用,接地电阻改善明显,实现了大功率供电勘探,野外数据质量大幅度提高,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岩溶水地球物理探测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宇  袁道先  杨世瑜 《中国岩溶》2007,26(2):162-162
由于岩溶发育的不均匀性,决定了岩溶水的埋藏分布也具有不均匀的特征,含水层富水性的空间差异极大。岩溶水的不均匀性给岩溶水勘查和开发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以至于裸露型岩溶石山区的供水勘探孔成井率仍然很低。   相似文献   
8.
白云岩体表生成岩裸露期古风化壳岩溶的规模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白云岩体表生成岩裸露期古风化壳岩溶对白云岩体古岩溶储渗体的形成至关重要。表生成岩裸露期古风化壳岩溶可形成地表残积层和表层之下大小不等的溶蚀空间。地表残积层与上覆盖层间可成为油气的储渗空间和通道,表层之下大小不等的溶蚀空间则可被塌积岩、冲积岩、填积岩和淀积岩充填,但其内常可保存部分孔隙,并为后来的埋藏溶解提供流体扩溶的初始空间和流体流动的通道。野外露头和井下岩心中的大量现象和事实说明,白云岩体表生成岩裸露期古风化壳的规模远小于石灰岩体。最主要原因是白云岩(石)可溶性远较石灰岩(方解石)小,同样组构的白云岩的物理力学强度亦较石灰岩小。白云岩体本身的岩性和组构、层理类型、泥质含量、构造裂隙的发育程度等都会影响裸露期古风化壳的规模。  相似文献   
9.
贵州省南部裸露型岩溶石山地区分布着较多封闭条件良好的背斜构造.其核部大面积分布碳酸盐岩,岩溶极为发育,受翼部隔水性良好的相对隔水层阻隔,形成汇流型背斜储水构造.平塘县卡罗背斜为该类背斜储水构造的典型代表之一.该流域系统中地下水资源丰富,但脆弱的岩溶环境导致了岩溶干旱、岩溶洪涝及石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卡罗背斜的地质成因,从岩溶地下水开发利用的角度,探索以地下水开发为龙头改善生态地质环境的途径,提出了相应的地下水开发利用方案.  相似文献   
10.
中国西北地区蒸发散量计算的遥感研究   总被引:49,自引:0,他引:49  
自然陆面区域蒸发散的教育处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在利用遥感资料求取地表特征参数的基础上,首先建立了2种极端条件下(裸露地表和全植被覆盖)的裸土蒸发和全植被覆盖蒸散计算模型,然后结合植被覆盖度给出非均匀陆面条件下的区域蒸发散计算方法,实测资料验算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最后利用该模型对我国西北5省区的蒸发散量进行了计算,并对该研究区蒸发散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