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6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45篇
地球物理   20篇
地质学   7篇
海洋学   20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初至折射波静校正技术在复杂探区地震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区及黄土塬地区近地表结构复杂,地形起伏大、低降速带横向变化剧烈,地震资料处理中的静校正难度加大。长波长静校正容易引起构造形态畸变,短波长静校正影响地震剖面信噪比。针对此类问题,从长波长静校正问题及短波长地表非一致性问题分析入手,提出部分炮检距叠加识别长波长静校正技术及分段统计逼近地表非一致性校正技术。该技术在复杂地表区与其它相关技术综合应用,可有效解决长、短波长静校正问题。  相似文献   
2.
地壳磁化强度模型和居里等温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卫星观测的长波磁异常,用等效偶极源方法推导了中国地区的视磁化强度分布.因卫星的高度远大于磁性地壳的厚度,将视磁化强度转换成磁化强度的垂直积分,它代表地壳内磁性物质的区域变化,利用视磁化强度与地表热流相应关系,计算了中国的新疆和东部一些地区居里等温面的深度.新疆地区的居里面深度为35-50km,其分布形态与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的地貌比较相似;中国东部一些地区居里面深度在20-40km之间,与一些作者用航磁等数据得到的居里深度十分接近.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Plumb三维波活动通量和局地Eliassen-Palm通量诊断方法,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逐日再分析资料ERA-Interim,分析了超强厄尔尼诺背景下2016年1月下旬中国南方超级寒潮的动力学机制:瞬变波对大气长波异常的调制。前期2015年12月的北大西洋海表热通量正异常,有助于后期大西洋阻塞形势的维持。大气长波能量沿大圆路径从大西洋阻高经乌拉尔地区向东亚中低纬度传播并在此辐合,导致了乌拉尔阻高和华北横槽的经向结构,更多强冷空气聚集在异常偏南的纬向槽线附近。寒潮爆发前夕,2支瞬变波列活跃在亚欧大陆。北支瞬变波列调制了北方的大气长波,使横槽转竖;南支瞬变波列协同调控了南方的大气长波,使南支印缅槽减弱;两者共同作用,促使冷平流大举南下,直达华南沿海,南方寒潮发生。  相似文献   
4.
利用多层模式导得了多层斜压大气中的斜压不稳定的必要条件,还利用迭代-还原法计算了春夏秋冬实际基流上不稳定波的增长率。结果显示,长波扰动的增长率及其不稳定波的波长范围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增长率最大,不稳定波的波长范围也最宽,春季次之,夏季最弱;β参数对长波不稳定起稳定化作用,它减小不稳定波的增长率,缩小不稳定波的波长范围;Froude数的影响与β参数相反,它对长波起不稳定化作用.地形的存在,使不稳定波的波长范围缩小,对增长率的影响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5.
青藏高原地区OLR与地面有效辐射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可丽  钟强 《高原气象》1991,10(4):380-390
青藏高原;;OLR;;地面有效辐射  相似文献   
6.
7.
中国地—气系统长波射出辐射(OLR)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翁笃鸣 《气象科学》1994,14(3):187-195
根据ERBE和ISCCP资料讨论了云对地—气系统长波射出辐射(OLR)的强迫作用及纬度、大气温度等因子的影响。分析了OLR场与500hPa及地表有效辐射场的相似问题。阐述了OLR在全国的分布特征,指出冬季OLR场大致呈纬向型.夏季为一不对称的鞍形场。年分布与1月的相似。最后还就各区域的OLR年变化特征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根据ERBE和ISCCP资料讨论了总云量等因子对地-气系统净辐射的影响,分析了地-气系统净辐射与其各分量及地表净辐射的相关联系。发现行星反射率和地气短波吸收辐射对地-气净辐射的影响最大,而云和纬度的作用主要通过该两因子变化表现出来,OLR的作用则相对较弱。地-气净辐射与地表净辐射的相关性也较明显。文中还就地-气净辐射在全国的地理分布作了分析。各地区地-气净辐射的年变曲线均为简单的夏大冬小型,云等因素的影响主要造成最大值出现月份的推移。  相似文献   
9.
魏红  韦志刚  刘慧  李振朝  王超 《高原气象》2012,31(1):102-112
利用1958—2008年全球逐日2.5°×2.5°NCEP/NCAR再分析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和谐波分析方法对我国北方地区春、夏季平均长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我国北方春季平均长波主要表现为亚洲北部从咸海到日本存在一个完整的长波:巴尔喀什湖到我国罗布泊地区以长波脊活动为主,我国东北地区以长波槽活动为主,长波槽、脊的强度均呈增强趋势;夏季平均长波主要表现为乌拉尔山、贝加尔湖及鄂霍次克海地区的长波脊、槽、脊分布,蒙古国到我国北部地区多为长波槽活动,近51年来长波槽存在减弱趋势。(2)春季平均长波的距平变化主要表现为我国西北、华北地区与其上游和下游邻近地区存在反相关关系;夏季平均长波距平变化和春季相比有所东移,即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距平变化与其上游和下游地区存在反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利用1948-2006年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南亚高压的移动路径、特征及其触发机制。根据高压的移动情况及其环流等特征发现,南亚高压的移动路径分为东路型,南路型和西路型。对比不同路径的温度场、风场及热源整层积分场等特征,发现不同路径之间存在很大差异。通过SVD分析以及合成分析发现,高原附近热源强弱配置的差异是造成路径差异的可能原因;同时,高原地区热力、动力作用造成的中低纬度的大气长波波型配置对路径的影响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