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1篇
自然地理   4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地理环境对黄梅戏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梅戏是安徽省重要的文化资源。它以优美的唱腔、鲜活的人物、灵动的表演和通俗的故事情节,赢得了人们的关注,在中国戏曲舞台上占据重要的地位。在它产生、传播、成长和发展的每一个阶段,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都对它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与此同时,地理环境通过直接影响创作者的认知方式,进而问接影响黄梅戏艺术特色,最终使黄梅戏艺术烙上了成长之地地理环境众多因子的印记。  相似文献   
2.
《中国地名》2010,(1):9-9
剧情介绍:1946年冬季,解放战争初期,东北牡丹江一带。我军某部团参谋长少剑波率领三十六人的追剿队,在击破奶头山之后,乘胜进军,准备消灭座山雕匪帮。侦察排长杨子荣得知座山雕逃回威虎山,向少剑波汇报。少剑波下令继续向前方侦察,到黑龙沟会合。  相似文献   
3.
戏说行话     
半壶 《地图》2007,(1):30-33
友人某君,某日忽起雅兴想看传统戏曲表演,于是兴冲冲赶往京城最为著名的长安大戏院,来到售票处一看电子显示屏,"今日上演折子戏:……".买票入场,直至看完全场演出,某君却一直不能全神贯注,因为有一个声音困在心中久久不能散去:"折子戏是什么东西?"  相似文献   
4.
吴康 《地理研究》2009,28(5):1427-1438
基于文化地理学理论,运用传统定性与定量互补的研究方法,以淮剧为例进行了分析。首先,淮剧的传播和发展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二阶段以扩展扩散为主,第三阶段以迁移扩散为主,第四阶段主要体现出传染扩散的效应;淮剧扩散的空间结构表现为由文化源地沿着多条交通线扩散,并逐渐形成了苏北和上海的双中心结构。其次,基于现有的研究提出了淮剧空间扩散模型,揭示了灾变事件导致的大规模移民是扩散的主要因素。第三,以县、区为基本空间单元,将淮剧文化区划分为核心区、外围区和过渡区,总结出淮剧文化区存在着南、北两大文化亚区和北亚区内又分化出东、中、西三片子文化亚区的空间分异特征。最后,通过选取典型年份下专业淮剧团的数量变化来考察淮剧文化区的演变轨迹,发现核心文化区十分稳定地集中在盐城和淮安两市,外围区和过渡区呈现先扩张后收缩的空间趋势。  相似文献   
5.
洪昇(1645~1704),清代戏曲作家、诗人。字防思,号稗畦,又号稗村、南屏樵者。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生于清顺治二年七月初一(1645.8.21),时全家正在逃难之中,满月后才回到城里。洪姓是钱塘的望族,世代书香。其父之名不可考,好读书,喜谈论,出仕清朝。外祖父黄机,康熙朝官至刑部尚书和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邮尚书。  相似文献   
6.
油菜花之恋     
王丙西 《地球》2009,(3):71-73
婺源,地处江西北部,与安徽、浙江接壤。出发前特意在字典上查了这个“婺”字。分别有“婺州”、“婺剧”、“婺江”的解释。婺州指的就是现在的浙江金华。在地理位置上很靠近婺源了,但毕竟是在浙江境内;至于婺剧,乃是金华的地方戏曲,应与婺源关系不大;唯一可能关联的是婺江。  相似文献   
7.
沙中土 《地图》2006,(4):102-104
中国古代戏剧被称做“戏曲”,是因为它是以“戏”和“曲”,为主要内容的。中国戏曲以其博大精深的内涵,源远流长的历史,鲜明的民族风格,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