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4篇
地质学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1.
煤炭资源的开采破坏了大量的土地,加剧了人地矛盾,土地复垦是矿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矿区土地复垦是一个边缘交叉学科,所需处理的数据涉及采矿、地质、地理、土壤、农林、生物、社会经济等众多领域,具有数据信息量大、相互关系复杂等特点.传统的数据处理方法已难以适应土地复垦发展的要求.主要研究了矿区土地复垦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并分析了基于MapX和Oracle Spatial进行系统开发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
介绍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和制图功能,实现水工隧洞开挖断面的自动绘制与量算的方法,利用全站仪在现场采集开挖断面的数据,通过GIS软件读取这些数据,自动绘制出开挖断面,利用GIS的迭加分析功能,将其与设计开挖断面作空间分析,计算出超挖量和欠挖量。  相似文献   
3.
陈秋计 《测绘通报》2016,(9):81-82,111
建筑场地往往狭小且变化快,导致施工前设置的已知点的通视性发生变化;同时,由于场地条件限制,难以找到一个同时与两个已知点都通视的点,导致无法采用后方交会法确定一个合适的临时工作基点来进行放样工作。本文提出了一种虚拟后方交会的方法,通过几何关系,确定了两个满足通视条件的临时基点的坐标值,进而指导施工放样。该方法可以利用常用的全站仪完成放样工作,工艺简单,为建筑密集区施工放样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煤炭开发对草地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草地的直接破坏和草地荒漠化。以霍林河露天煤矿区为例,基于决策树和BP神经网络,完成了草地荒漠化信息提取,并对研究区16年来的荒漠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从1987年至2003年间,研究区荒漠化总面积存在由强转弱、再由弱变强的演变过程,这与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有直接关系,但更多的是受气候变化影响的缘故;②轻度荒漠化、中度荒漠化面积同样经历了由强转弱、再由弱变强的演变过程,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其次是受超载放牧、掏挖药材以及垦荒等因素影响;③受煤炭开发的影响,重度荒漠化草地多围绕矿业建设用地呈“ ”状分布,并且受季风影响向矿业建设用地东侧发展迅速;④重度荒漠化草地面积在16年间始终呈现出高增长的态势,并与矿业建设用地相关关系显著,可将矿业建设用地面积作为评价、预测该区煤炭开发对生态环境影响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基于极限综合评价法的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是开展土地复垦的基础性工作,而不同评价方法的选取将影响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客观性,进而影响土地复垦的决策工作。作者对现有的极限条件法、指数和法、可拓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和人工神经网络评价法等适宜性评价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极限综合评价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鹤壁市第八煤矿的土地复垦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方法比传统的评价方法有更好的适用性,且操作简单,得出的评价结果更加科学。  相似文献   
6.
陕北浅埋煤层大规模、高强度开采诱发了严重的地面塌陷,造成大面积土地损毁、水土流失和植被死亡,导致表生环境出现退化。为掌握浅埋煤层开采地面塌陷裂缝发育规律,明晰其机理,提出适宜的治理恢复措施,实现“煤?水?生态”的协调发展,以陕北张家峁井田和柠条塔井田为研究区,采用实地调查、模拟实验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浅埋煤层开采地面塌陷规律及防治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浅埋煤层开采地表裂缝呈“O”型展布,静态发育特征与采高和地形地貌呈正相关关系、与采深呈负相关关系,且同一工作面切眼附近地表裂缝发育程度最高、巷道次之、面内最低;地表裂缝具有“先开后(半)合”和“只开不合”2种活动特征,整体活动时间为4~9 d,活动期间裂缝初始开裂宽度与最大发育宽度呈线性正相关关系,与稳定宽度呈线性和指数2种正相关关系;黄土沟壑区下坡段开采地表裂缝活动与表土块体的稳定性系数有关,而稳定系数与坡角呈负相关的一次幂函数,与主裂缝间距呈正相关的一次幂函数。上坡段开采坡体裂缝“先开后(半)合”活动受岩块倒转和坡体滑移双重控制,面内沟底裂缝“先开后合”的活动特征受关键岩层运移控制。研究提出了黄土沟壑区沟底贯通型裂缝“裂缝填充+沟道恢复”、坡体裂缝 “裂缝充填+微地形改造”的治理方法和风沙滩地塌陷区的“三圈”修复模式。研究成果在陕北安山煤矿和柠条塔煤矿进行了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