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1
1.
以广州市人民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踏勘和问卷调查,利用统计与观察分析方法解剖城市公园游憩行为的性别差异特征。在游憩者的行为和社会特征方面,两性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女性的公园游憩行为与其社会分工特别是家庭责任紧密联系;女性因对安全性的要求高而趋向视线开敞的集体区域活动,男性因要求独立性而趋向在有视线遮挡的区域活动,且男性同性恋活动区域对女性形成了一定的活动抑制;女性对出行距离较为敏感,而男性独自出行游憩的比例更高;女性对城市游憩空间的需求趋于稳定、有规律,也凸显了公园对女性日常生活的重要性。基于公平性与人性化原则提出相应的城市公园规划设计对策,特别应对公共设施进行细致而灵活的设计,以适应使用者的性别差异性;并应按照步行尺度进行游憩场所的规划布局,以保障女性就近游憩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王世福  覃小玲  邓昭华 《热带地理》2021,41(5):1009-1022
基于环境行为学相互渗透理论和环境心理学人-环境一致性理论,本研究以珠江前航道为例,从活力营造视角构建“人群-环境”活力互动模型,运用多源数据,使用熵权法、全局莫兰指数、局部莫兰指数等计量方法对滨水空间的活力协调度进行定量研究,并对滨水空间人群活力的时空特征、环境活力的空间格局及活力协调度空间格局进行总结,探讨滨水空间的活力协调机制,为提升城市滨水空间的活力协调度提出优化策略。结果表明:1)滨水空间人群活力具有明显空间分异特征,具有显著的空间正自相关性。随时间推移,热点区域呈现扩大—收敛的空间特征,冷点区域则呈现分散—集中的空间格局;2)滨水空间环境活力具有显著的空间分异特征,呈现西高东低的空间格局;3)滨水空间活力协调度呈现高、中和低3种活力协调状态,耦合协调状态的滞后系统主要为环境活力子系统;4)混合多样的城市功能,连续有韵律的城市景观和与水岸融合的生活性道路是滨水空间具备高活力协调度的关键。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以下优化策略:1)充分利用水景观资源(包括滨水空间内部的细微水体,如河涌和塘),注重景观的连续性,优化滨水游憩体验。2)以活动作为契机营造滨水空间的故事性和记忆点,构建群体故事和群体记忆作为连接人群活力与环境活力相互交织的桥梁,使人与环境形成良性的互动,提升滨水空间活力协调度。3)关注低活力协调度滨水空间在水岸转型过程中社会关系冲突的调解,采用包容性规划的态度,鼓励滨水空间现状用地类型为农田的产权所有者种植兼具经济性和观赏性的作物。对于此类现状为非建设用地或生态景观导向的地区的开发建设,应审慎选择干预措施,以保障并提升其生态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