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地质学   4篇
自然地理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009-2013年,从青海湖裸鲤内脏器官中共分离获得6株发光细菌,编号依次为Q1、Q2、Q3、Q4、Q5、Q6.这6株发光细菌细胞壁革兰氏染色均为阴性,细胞为杆状,大小为(0.5~0.8)μm×(1.0~1.5)μm,具有单极生鞭毛,有运动性.氧化酶和接触酶均呈阳性反应,能发酵葡萄糖产酸;吲哚试验和V-P试验均为阳性反应,能分泌淀粉酶、明胶酶、DNA酶,能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最适生长温度为20~25℃,最适生长pH为8.5~9.0.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6株发光菌与其亲缘关系最近的属为Vibrio(弧菌属),该属内和此次实验的6株发光菌亲缘关系最近的种Vibrio anguillarum(鳗弧菌)的16S rDNA序列相似值为99.57%.Biolog GenⅢ鉴定结果显示,该实验的6株发光菌在有氧条件下,在提供的71种碳源中,只能利用其中的30种,其中,糖类12种,氨基酸类5种,羧酸类4种,聚合物类2种,其他类7种.结合6株发光菌的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Biolog Gen III鉴定结果和分子生物学特性,将菌株鉴定为Vibrio anguillarum.该菌所具有的发光特性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2.
以疏勒河上游不同海拔芨芨草根际土壤样品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海拔土样中细菌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研究区域芨芨草根际土壤可培养细菌种群密度变化范围为1.7×107~10.8×107 CFU·g-1,平均值为6.4×107 CFU·g-1,随海拔的升高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可培养细菌数量与土壤全氮、脲酶、蔗糖酶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有机碳、磷酸酶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同时,pH值也是影响细菌数量与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通过16S rDNA基因测序及构建系统发育树,研究区域可培养细菌归类为15个属,其中芽孢杆菌属和假单胞菌属为优势菌属.  相似文献   
3.
祁连山不同海拔氮磷循环细菌数量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祁连山植被的水源涵养作用对于维持黑河的流量至关重要,地下微生物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循环,维持了地上植被的稳定,因而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 研究分析了祁连山冰沟流域不同海拔梯度上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固氮细菌、解磷细菌和植酸矿化细菌的数量随土壤深度的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随土壤深度的增加,氮磷循环细菌的数量下降;随海拔升高,硝化细菌相对减少,而反硝化细菌和固氮细菌呈增多的趋势. 典范对应分析(CCA)显示,硝化细菌的数量变化主要受地下生物量和土壤pH值的影响,而反硝化细菌、固氮细菌、解磷细菌和植酸矿化细菌主要受植被盖度、地上生物量和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聚类分析表明,低海拔(E1-2 905 m和E2-3 128 m)浅层土壤(0~40 cm)聚类,而其深层土壤(60 cm)与高海拔(E3-4 130 m)土壤聚类,说明高海拔处土壤发育与低海拔处深层土壤的早期发育相类似. 研究表明,高山地区氮磷循环细菌数量的变化受到海拔主导下植被和土壤理化因子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我国植物内生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近年来我国植物内生菌研究成果,综述了我国植物内生菌的研究与开发进展,主要包括内生菌的分类方法、多样性、分布、生物学作用,以及内生菌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等,并展望了我国内生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前景,以便为进一步研究和利用植物内生菌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植物保卫细胞中ABA、H2O2和NO信号网络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植物叶片表面的气孔保卫细胞是研究信号转导的模式实验系统,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和膜片钳等新研究技术的应用,在植物细胞信号转导的研究上取得了重要进展。干旱胁迫能够促进植物合成ABA,并启动保卫细胞中一系列复杂的信号网络使气孔关闭。最近的研究表明,H2O2和NO 是ABA 诱导的气孔关闭信号网络中的关键分子,Ca2+、蛋白激酶、cADPR和cGMP等是H2O2和NO信号途径中的下游分子, 这些信号分子可能形成一个复杂的信号网络,但对它们之间的准确的关系仍然未知。  相似文献   
6.
祁连山不同海拔低温原油降解菌群的分布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祁连山南麓中端野牛沟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海拔下低温原油降解细菌群落的分布特征。结果显示:研究区域具有原油利用潜力的低温降解菌数量为0.3×105~1.4×105CFU ·g-1,随海拔的升高,菌群明显减少;同时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共发现4个门、7个属、25种细菌,其中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节杆菌属(Arthrobacter)是优势属,并且位于海拔3597m处的菌株原油利用潜力均较高,而变形菌门的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利用原油生长的潜力最高。  相似文献   
7.
荒漠植物多裂骆驼蓬(Peganum multisectum (Maxim) Bobr)系蒺藜科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其种子的乙醇提取物对供试的4种常见细菌和9种植物病菌有较好的杀菌、抑菌活性。研究表明,随着提取液浓度的降低,杀菌、抑菌活性逐渐降低,但延长处理时间,其杀菌、抑菌活性升高,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和普通变形杆菌 (Proteus vulgaris)的杀菌活性最强,杀菌活性可达90%以上。当用1∶10的种子提取液进行真菌孢子萌发抑制试验时,发现对病原真菌的作用中以对苹果白粉菌和黄瓜白粉菌抑菌活性最显著,其孢子的校正抑制率分别达79.52%和77.71%。实验结果表明,荒漠植物多裂骆驼蓬是潜力很大、有待开发的生物农药药用植物资源。  相似文献   
8.
荒漠植物种子萌发研究进展   总被引:62,自引:22,他引:62  
 对种子自身结构,水分、温度、光照、沙埋深度等对荒漠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了综述。硬实种子的不透水性、不透气性以及物理障碍是影响种子萌发的重要因素,通过热水浸种、擦破种皮或果皮、浓硫酸浸泡、低温或辐射处理可以破除硬实的影响。有些荒漠植物果皮或种皮外包有粘液层,这种结构对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生长有促进作用;部分植物的种胚覆盖物含有生长抑制物质而抑制种子萌发;胚休眠与后熟是影响胚萌发的重要生理因素。雨量大小、分布,降雨次数及土壤湿度是决定荒漠植物种子萌发的重要生态因子;温度影响种子的萌发,变温促进萌发;部分荒漠植物种子的萌发需要光照,有些要在暗中萌发,有些则对光无特异的需求;沙埋深度可调节光照、土壤湿度和土壤温度,从而调节种子萌发。应重视荒漠植物种子对严酷环境适应的研究,从分子水平上阐述其对严酷生境的适应机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