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大气科学   3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1.
针对耕地非农转化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采用参与性农户调查方法,对西部欠发达地区西宁市郊区5个样本村190户农户进行了随机入户调查。根据城市开发进程、到市区距离和种植类型等条件,将调查样本村分为近郊城区化农村、近郊农村和远郊农村,就农户对耕地非农转换的基本认知及耕地非农转换的经济、社会和环境价值感知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耕地征用后农户能理性感知和判别耕地非农转换价值,并普遍认为失去耕地后生活费用增加、生活保障降低、收入来源和就业机会少;感知主要受耕地数量、区位条件、耕地开发阶段等因素的影响;处于不同区位条件的农户对耕地非农转换的价值感知存在差异性,城区化农户已逐渐适应城市生活,近郊农户的非农转换经济和社会感知压力最大,远郊农民也感知经济和生活保障压力,但更希望能通过打工增加收入。  相似文献   
2.
在不同下垫面上和不同作物群体中,由于太阳辐射分布和湍流交换的差异,其小气候特征是有差异的,最后会影响农田作物的生长发育及其产量形成。为此,我们于1988年11月2日上午8:00时至晚上20:00时(天气晴朗),在浙江农业大学农场以二小时为时间间隔对黄熟末期水稻(密植5×4、株高85厘米)、吐絮末期棉花(密植4.5尺×8寸、株高85—90厘米)和露  相似文献   
3.
亚热带东部丘陵山区作物气候生产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1983年4月—1986年3月三年山区梯度观测资料,综合考虑山区光、热、水农业的气候资源匹配关系,建立不同山区、坡向、高度的作物气候生产力估算模式。模式中对山区温度、降水、日照等气象要素进行了修正。运用模式估算了不同山区、坡向、高度的水稻、玉米、冬小麦气候生产力。计算结果:亚热带东部丘陵山区单、双季稻、夏玉米气候生产力一般南坡大于北坡,西坡大于东坡;春玉米、冬小麦一般北坡大于南坡,东坡大于西坡。双季晚稻气候生产力大于双季早稻,夏玉米大于春玉米(神农架山区除外)。应该指出,目前高产典型水稻产量可达其气候生产力的60%以上,玉米和冬小麦仅达到30%—50%左右,表明山区农业气候资源可开发潜力很大。本文为合理开发山区气候资源、调整农业布局及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提供了定量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亚热带山区地形复杂,孕育着丰富的农业气候资源。据研究,山区气候资源分布有三大主要特点:a、垂直变化的波动性和不连续性;b、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的相对比较性;c、农业气候资源对生物群落的空间分布具有模糊性。为此,对某一海拔高度来说,经济作物如柑桔、茶树等能否种植和种植适宜程度的大小具有“模糊”的性质。究其缘由,主要是在当地大气候的背景下,年际间的天气条件是非定常的。因此,单考虑某一区域平均条件下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