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质学   5篇
自然地理   2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2年   2篇
  196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国际气象学及大气物理学协会(IAMAP)和国际海洋物理学协会(IAPSO)子1985年在夏威夷的檀香山共同召开了一次联席科学讨论会。会上共举行了26个各种专题讨论。从这些讨论中反映出目前气象学研究中特别活跃的一些领域。 1、南方涛动和全球海洋大气气候 系统问题 现在人们已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要想对气候变化作任何定量的讨论就必须把海气相互作用和海洋的特性包括进来。这样就会遇到以往在大气模拟中所未曾遇到的许多其他问题。如海洋活动动量、热量和短波辐射等的表面通量在大气模式中的表述,以及变化范围很大的海洋时间尺度(从局地大气通量  相似文献   
2.
3.
平凉地区的降雹及其与环境场要素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根据平凉地区1973—1979年的冰雹灾情报告,分析了平凉地区的降雹特征及其与前期(降雹日当天早晨)环境场气象要素的关系。分析结果说明:(1)平凉地区的雹灾日,平均为18.3天,其中蚕豆大小(雹直径约1.5厘米)以上的降雹占总数的42%。降雹的地理分布呈波长约42公里的波动形,明显地表现出六盘山的背风坡作用。(2)水平风的垂直切变对雷暴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强切变层(平均3×10~(-3)/秒)所在的高度不同,无雹雷暴日的强切变层出现在对流层上层(海拔7—9公里),位于强回波(η=10~(-7)/厘米)中心高度(4.6公里)以上,大冰雹降雹日的强切变层则在对流层中层(5—7公里),位于强回波中心高度(8.6—10.1公里)以下;中、小冰雹降雹日的强切变层大致与强回波中心高度相一致(7公里左右)。(3)降雹强度与负温区的厚度有很大关系,负温区越厚降雹强度越大。(4)降雹日当天早晨的水汽条件为低层较湿,中、高层较干燥,如果整层水汽含量都比较大,有雷暴发展,但不利于降雹。  相似文献   
4.
1986年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工作座谈会于2月26日至28日在北京召开。参加座谈会的人员有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各地区馆、新疆馆、京区各单位图书情报室,各情报网的负责人以及院出版图书情报委、各学部的代表共90余人。会上院出版图书情报委副主任谢淑莲,院文献情报中心佟曾功、史鉴及白国应同志就会议内容、安排、今年全院图书情报工作的任务、院馆改名的意义及会议总结等分别讲了话,院上海馆、成都馆以及地理情报网、天文情报网的负责人在大会上介绍了工作经验。为配合“七五”期间院承担的两项国家科技攻关任务做好情报服务工作,还邀请院遥感应用所和微生物所的有  相似文献   
5.
冰雹天气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災害。它常常给工农业生产带来严重的损失,甚至直接威胁到人的生命安全。所以,千百年来劳动人民一直注意与雹災作斗争。近年来,在降雹的气候分析方面国内外都作了不少的研究:1955年吴俊民、翟裕宗两同志根据1951—1954年四年的资料对我国降雹的气候情况也作过一些分析。1957年В. М. Пастух等对苏联境内的冰雹作了详细的讨论。本文企图通过近十年来我国各气象台站的资料,对中国降雹的气候特征作进一步的较全面的气候分析。  相似文献   
6.
中国降雹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冰雹天气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災害。它常常给工农业生产带来严重的损失,甚至直接威胁到人的生命安全。所以,千百年来劳动人民一直注意与雹災作斗争。近年来,在降雹的气候分析方面国内外都作了不少的研究:1955年吴俊民、翟裕宗两同志根据1951—1954年四年的资料对我国降雹的气候情况也作过一些分析。1957年В. М. Пастух等对苏联境内的冰雹作了详细的讨论。本文企图通过近十年来我国各气象台站的资料,对中国降雹的气候特征作进一步的较全面的气候分析。  相似文献   
7.
把科学家队伍的合理结构和科学家集团的实际工作成绩结合起来,运用层次分析法,分五个方面共20个最低层指标对我国地球科学家集团研究能力进行了分析评估。就20个最低层指标相对于总评价的重要性进行排序,指出了这些指标各自对集团研究能力的影响程度。按部委系统、省市自治区、各地学科研单位和学科。比较了它们的地球科学家集团研究能力总评价值,排出了地球科学科研单位50强及这50个单位的优势学科。对我国地球科学家队伍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科学家队伍的地区布局及有效管理、学科布局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国家能源结构调整的战略选择——加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分五个方面就加快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作为国家能源结构调整战略选择的重要性、紧迫性、可行性进行了阐述。①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迫切要求调整国家能源构成体系;②可再生能源作为21世纪主导能源已显示出强大生命力。着重对太阳能、风能和海洋能开发利用的进展作了重点概括;③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经济性。就建设费用、电价成本、占地面积、环境效益及贮能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④我国可再生能源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简要回顾;⑤加快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对策建议。从提高重视程度,加强科技开发研究,大力推进产业化,统一规划,加大投入,制定优惠政策和管理政策,加强信息交流和国际合作,认真开展全民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的宣传教育等方面采取积极措施,尽快把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水平和规模搞上去。  相似文献   
9.
本文比较全面地评述了人工防雹野外试验的有关问题。共分六个部分:一、引言;二、野外试验的目的及任务;三、野外试验的科学问题;四、野外试验基地的选择;五、野外试验的组织系统;六、结束语。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