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1篇
地质学   21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报道了泉州市潮间带贝类的种类、数量及其生态分布。经记录整理、鉴定共得标本125种,隶属于3纲、46科和84属。其中,多板纲3种,双壳纲63种,腹足纲59种。根据它们对温度的适应性质可分为4个类群:暖温带种占5.6%;亚热带种占40.8%;广温广布种占48.0%;热带种占5.6%。  相似文献   
2.
冯琳  张竹如 《贵州地质》2004,21(4):276-277
泥堡金矿的矿石类型有凝灰质生物碎屑灰岩型金矿石及凝灰岩型金矿石;泥堡金矿与水银洞金矿都是大型金矿床,两矿床赋矿地层、容矿岩石、矿体产出特征、金的赋存状态等诸多特征相似;并处于富金的峨眉山玄武岩东侧,其矿床因与该玄武岩有密切关系。应加强从泥堡——戈塘——紫木凼——水银洞一线地层中P11的研究,指导金矿找矿及勘查工作。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喜马拉雅山北坡冬季大气气溶胶化学组分、光学特征及来源,2017年11—12月在珠穆朗玛峰站(QOMS)共采集22个PM2.5样品。结果显示:PM2.5中包括水溶性离子(WSIs)、有机质(OM)、元素碳(EC)在内的所有检测成分,总质量浓度为(3.36±1.06) μg?m-3;有机碳(OC)、元素碳(EC)和水溶性有机碳(WSOC)的浓度分别为(1.10±0.38)、(0.13±0.12)和(0.84±0.24) μg?m-3,浓度水平与偏远地区相当,低于季风前。碳质成分(OM+EC)占所有测试成分比例为73.6%,与之前珠峰站报道的研究结果相近。用PM2.5水溶性组分在365 nm处的光吸收效率(Abs365)来表征水溶性棕色碳(WS-BrC),它与WSOC、K+存在较好的相关性(R2=0.63、0.50),而与EC相关性弱(R2=0.01),说明水溶性棕色碳可能源于生物质燃烧和二次反应。MODIS火点信息和气团后向轨迹分析进一步表明,尼泊尔地区的燃烧活动是珠峰站冬季碳质气溶胶的重要来源。同时,喜马拉雅山脉独特的局地风场是污染物跨境传输至珠峰地区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冯琳  陈峰  王金山 《地下水》2007,29(4):58-59,79
阐述了滩小关水源地周围的自然环境条件及水源地开采当中所引起的地下水流场变化、地下水位的变化、地下水化学态征的变化,明确指出地下水位的变化是区域地表土壤盐渍化的主要因素.提出合理开采浅层地下水,降低地下水位是改良土壤盐渍化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南召县地质灾害发育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自然概况1·1交通位置南召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伏牛山南麓,北纬33°12′~33°43′,东径111°55′~112°51′;县域总面积2946km2;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高差较大,最高峰石人山海拔2153·1m。山区面积占34·4%,丘陵面积占62·5%,平原占3·1%。境内属于汉江水系;主要河流白河,自西北流向东南,境内流长117km,流域面积达668km2,主要支流有鸭河、空山河、留山河、黄鸭河、灌河、松河;境内大中型水库87座。区内道路交错,四通八达。1·2气候特征境内属北亚热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冬夏长,春秋短,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8°,最冷月份1月平均0·9℃,最热…  相似文献   
6.
基于对珠江口盆地东部新近系下中新统珠江组碳酸盐岩1483块常规及铸体薄片显微特征的观察、描述以及古生物特征和岩石学特征的研究,依据碳酸盐岩颗粒组分和结构构造等特点,将珠江组碳酸盐岩划分为8个主要微相类型,并根据灰岩颗粒类型及相对含量的多少,将其进一步细分为22个次一级的微相类型。根据这些微相类型在纵向上的组合特征与环境意义,可在珠江组碳酸盐岩中识别出碳酸盐岩缓坡、局限台地、开阔台地、台地边缘滩、台地边缘礁、台地前斜坡等6个沉积相带。这些沉积相的纵向演化规律揭示了东沙隆起在早中新世海平面上升过程中经历了由碳酸盐岩缓坡到台地的沉积演化历程。   相似文献   
7.
分析冰川中溶解性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DOM)的迁移转化特征是评估冰川消融对下游生态环境效应的重要依据,但冰川表层雪中DOM在冬春季节的迁移转化特征尚不明确。本文以达古冰川冬春季节表层雪和春季冰川径流为研究对象,使用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 MS)对表层雪和径流中DOM进行分子层次表征。结果显示:达古冰川冬春季节表层雪中DOM化学组成非常丰富,主要包括脂类、多肽类、不饱和烃类,还含有少量的酚类、多环芳烃类和糖类,来源包括微生物活动和陆源性输入。春季径流中DOM的主要来源是陆源性输入,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分析不同季节表层雪DOM的分子组成变化,发现冬季低温环境有利于表层雪中脂类、多肽类和含S类DOM分子的富集,春季气温升高则有利于表层雪中多肽类、不饱和烃类和含N类DOM分子的富集。比较春季径流和表雪中DOM的分子组成变化,发现径流中杂原子类DOM含量降低,微生物来源的脂类和多肽类DOM含量降低,陆源性的酚类和多环芳烃类含量显著增加,说明径流中DOM的生物活性降低而光反应活性增加。因此随着冰川持续消融大量的冰川融水将DOM带入下游水环境...  相似文献   
8.
干旱区工业共生网络优化研究——以新疆石河子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足资源和环境约束,对干旱区工业共生过程中链条的设计、水资源的优化利用进行了定性探讨,提出两个观点:干旱区需在确定支柱产业和重点行业的基础上再进行纵向主导产业链与横向耦合共生链的设计;通过促进农业节水用于工业、工业共生反哺农业、提高工业重复用水率来解决工业用水不足的矛盾。继而运用模糊数学建立了多目标模糊优化模型,对共生网络的优化进行了定量研究。所建模型以共生网络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资源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综合最优作为目标函数,以非线性的相对优属度作为权重系数,将资源瓶颈、环境污染排放总量控制目标等作为约束条件,来求解多目标问题,既科学表达了共生系统的复杂性,又充分体现了工业共生追求经济-环境双赢的内涵。实例应用则表明以上思路、模型与方法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雅砻江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向南水北调西线水源区之一雅砻江流域生态水文调控,开发了一个基于物理机制的日过程流域水循环系统的分布式模拟模型.模型的产流过程计算考虑了雨强大小,采用Green-Ampt模型或Richards方程.汇流过程计算考虑了河道属性(纵横断面及河道控制工程),采用运动波方程或动力波方程模型.计算单元内采用了"马赛克"法即把单元内土地归为5种地域分别计算再汇总.1985~2000年雅砻江流域径流模拟较准确,水量平衡方面误差小于5%,模型与实测径流过程线相关系数达到0.86~94,Nash-Sutcliffe模型效率达0.7以上,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精度,能够满足流域生态水文调控中水循环各个过程的模拟与预测,构建了一个良好平台.  相似文献   
10.
冯琳  徐建中  翟立翔 《冰川冻土》2021,43(3):874-884
冰尘是冰川消融区表面黑色或棕色的球状聚合体,是冰川表面微生物的主要聚集区,同时含有丰富的溶解性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DOM),在冰川物质能量平衡、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特别是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冰川消融期,受环境条件和微生物活动水平等方面的影响,冰川表面DOM的含量是动态变化的。为了研究冰尘中DOM的演化过程,于2017年7月在青藏高原东北部典型大陆性冰川老虎沟12号冰川消融区表面开展了为期18天的冰尘原位培养实验。结果显示:培养初期(第0~6天),冰尘水样中溶解性有机碳(DOC)浓度从13.41 mg?L-1显著降低到4.47 mg?L-1,培养后期(第6~18天),增加至6.71 mg?L-1;用特征紫外吸光度SUVA254分析培养期间“光-生物”演化过程对DOC吸光性的影响,结果表明:SUVA254的值先显著降低后显著升高,表明长时间的光照和微生物作用导致DOC浓度增加的同时,具有光吸收作用的化合物含量也显著增加。利用傅立叶离子回旋共振质谱分析DOM的分子组分发现,整个培养过程中(第0~18天),DOM中多肽类和脂类分子含量明显减少,不饱和烃类、芳烃类以及多环芳烃类化合物含量增加。分析第0天,第6天,第9天和第18天四个培养时段特有DOM分子组成的变化发现,“光-生物”演化过程使得冰尘中DOM的组成不断由脂类和多肽类向不饱和烃类、芳烃类以及多环芳烃类化合物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