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1篇
地质学   4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四川南部珙县早侏罗世一新蜥脚类恐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介在珙县下侏罗统自流井组东岳庙段中,发现的原始蜥脚类恐龙化石的一新属种石碑珙县龙。成年个体长约14m。化石材料相当丰富,除头骨不完全外,其他部分乃至全部均保存完好。它是早期的原始的蜥脚类,但又和蜥脚类有不少共同点。它对研究蜥脚类的起源和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代兵 《上海国土资源》2011,32(2):40-43,50
探索建立耕地占补动态管理机制是解决上海土地资源瓶颈因素制约的有效途径,也是国家土地资源管理的创新需求。分析我国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现存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结合上海市耕地占补的突出特点,构建以"两级动态统筹占补平衡"和"多层次异地占补平衡"为创新方向的耕地占补动态管理机制。该机制框架包括耕地占用指标市-区(县)两级的动态分配机制、耕地补充指标市-区(县)两级的动态筹集机制;该机制的细部设计则包括目标—责任动态考核机制、多途径激励参与机制、耕地指标市场交易机制、指标变化动态监督机制以及信息化技术保障等5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黎兵  严学新  代兵  陈勇 《地质论评》2023,69(3):1055-1062
在构建全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新时代背景下,地质工作如何有效支撑服务国土空间规划成为地质工作转型升级的新命题。我国地质成果在国土空间规划领域的应用程度与发达国家还存在明显差距,主要原因在于地质调查精度和信息集成程度不足,而且在体制机制和技术层面都存在与规划行业的脱节。通过深度参与《上海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我们进一步发现地质工作的应用价值被普遍低估,地质工作的技术路径难以契合规划行业思路,传统地质成果表达方式也难以引起社会关注。为解决这些问题,建议加强重点规划区地质调查和信息集成,通过法律法规明确国土空间规划必须考虑的地质要素,畅通地质信息获取渠道,构建支撑国土空间规划的地质评价标准体系。在操作层面,建议进一步开展以需求为导向的主动宣传,构建问题导向、简单易行的技术路径,强化空间导向、聚焦重点的成果表达形式。  相似文献   
4.
正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许多西方国家通过"棕地"再开发转型为工业用地、商业用地和住宅用地,从而增加税收和就业岗位、获取经济收益。然而,由于部分"棕地"所处地理位置欠佳且遭受污染程度较为严重,获取经济收益的目标并不广泛适用。至80年代中期,北美和欧洲各国开始把"棕地"再开发的目光从经济收益转向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改善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棕地"恢复为生态用地所产生的巨大生态、经济和社会效  相似文献   
5.
上海市土地资源网格化监管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研究3S等信息技术在土地动态监控管理中的关键机制,建立符合上海实际的网格化监管架构为研究目的,以实证分析和文献资料为研究方法,其研究结果提出了借鉴城市规划的网格化管理先进经验,实现土地利用网格化管理,实现"以图管地"的土地管理创新机制与方法。研究结论:通过网格化实现全市土地精细化、全覆盖和长效管理的机制,初步构建了全市土地规划信息、执法和审批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区域方向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农村居民点整理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措施之一.我国农村居民点用地在整理潜力、用地比例、平均规模3个方面存在区域差异;构建分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聚类分析与GIS方法,把全国分为5个整理区域,因地制宜提出区域整理方向.(1)潜力优势区,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新疆等结合区域农业比较优势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2)高比例区,北京、天津、上海、江苏以及河北、山东、河南、安徽等以提高用地集约度为主;(3)重点突破区,湖北、湖南、江西、广西、四川、重庆等"宜耕则耕、宜建则建";(4)布局优化区,浙江、福建、广东、海南等以农村居民点整理布局的优化调整为主;(5)低值迁并区,山西、陕西、贵州、云南、甘肃、青海、宁夏、西藏等地以生态环境改善为主.  相似文献   
7.
在厘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的背景、内涵基础上,运用实地观察法和深度访谈法,探讨如何通过开展土地整治助推乡村重构等问题,并以湖北省潜江的“华山模式”作为实证。结果表明:①需要构建“背景—手段—路径—目标”的土地整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体系;②土地整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调结构、去库存、补短板、降成本、促融合五个方面着手,核心在于实现“劳动力、土地、资本、制度、产业、技术”六大要素的合理配置;③“华山模式”实现了土地流转—虾稻共作—镇企共建—市场引导—多方共赢的目标,是土地整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推乡村重构的成功样板。建议在实施土地整治时,应贯彻绿色理念、注意全域规划、依托科技支撑、因地制宜发展当地产业、加强制度供给等,确保土地整治助推乡村重构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相似文献   
8.
黎兵  严学新  代兵  陈勇 《地质论评》2022,68(6):2022112014-2022112014
在构建全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新时代背景下, 地质工作如何有效支撑服务国土空间规划成为地质工作转型升级的新命题。我国地质成果在国土空间规划领域的应用程度与发达国家还存在明显差距, 主要原因在于地质调查精度和信息集成程度不足, 而且在体制机制和技术层面都存在与规划行业的脱节。通过深度参与《上海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 我们进一步发现地质工作的应用价值被普遍低估, 地质工作的技术路径难以契合规划行业思路, 传统地质成果表达方式也难以引起社会关注。为解决这些问题, 建议加强重点规划区地质调查和信息集成, 通过法律法规明确国土空间规划必须考虑的地质要素, 畅通地质信息获取渠道, 构建支撑国土空间规划的地质评价标准体系。在操作层面, 建议进一步开展以需求为导向的主动宣传, 构建问题导向、简单易行的技术路径, 强化空间导向、聚焦重点的成果表达形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