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2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89篇
测绘学   52篇
大气科学   87篇
地球物理   46篇
地质学   255篇
海洋学   125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60篇
自然地理   5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潍坊市北部的寿光、寒亭、昌邑等沿海地区,80年代初期就已形成地下水水位下降漏斗,导致海咸水对淡水含水层的入侵.本文根据监测资料,对该区海咸水入侵发展现状、危害程度及形成原因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
3.
摄食水平和性别对稀有鮈鲫生长和能量收支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于1995年10月采集本所自繁有ju鲫(约1.03g/ind),在30℃水温下进行摄食-生长实验,研究了从饥饿到饱食5个摄食水平对不同性别稀有ju鲫的生长和能量收支的影响,结果表明,鱼体干物和能量含量不受摄食率和性别的影响,随着摄食率的增加,雌鱼的湿重,干重和能量特定生长率均呈双对数增加,雄鱼湿重特定生长率呈双对数增加,而干物质和能量特定生长率呈指增加,雄鱼生长速度及摄食率低于雌鱼,随着摄食率的增加,食物能损失于粪便中的比例均呈上升趋势,损失于排泄物中的比例变化不大,呈下降趋势,用于代谢的比例呈下降趋势,用于生长的比例呈上升趋势,除饥饿组外,在各个摄食水平,雌鱼食物能用于代谢的比例较雄鱼低,而用于生长的比例较雄鱼高。  相似文献   
4.
大沽河是胶州湾最大的入海河流,每年都会给胶州湾带来大量泥沙。本文利用三维的ECOMSED水动力-泥沙数值模型对洪水期的大沽河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洪水存在期间以及洪水结束后胶州湾的余流分布、大沽河河道上中下游各层盐度、泥沙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以及入海冲淡水和泥沙对胶州湾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Starting from the widespread phenomena of porous bottoms in the near shore region, considering fully the diversity of bottom topography and wave number variation, and including the effect of evanescent modes, a general linear wave theory for water waves propagating over uneven porous bottoms in the near shore region is established by use of Green‘s scond identity. This theory can be reduced to a number of the most typical mild-slope equations curreutly in use and provide a reliable research basis for follow-up development of nonlinear water wave theory involving porous bottoms.  相似文献   
6.
1985年5-6月对黄河口及其邻近海域的27个站进行了大型底栖动物的首航定量调查。调查海域平均生物量为35.28g/m~2,平均密度为557inds/m~2。棘皮动物占总生物量的47.2%,软体动物占34.2%,多毛类和甲壳类分别占7.5%和6.2%。莱州湾的生物量为调查海域平均生物量的3.5倍。河口输入的营养盐在与高密度低营养盐海水混合过程中,逐渐下沉在莱州湾北部,这是控制该海域高生产力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自生碳酸盐矿物的分布特点,是体现孔隙水地球化学特征的一个侧面。在布莱克海岭气体水合物赋存的沉积区域里(ODP994#、995#、997#)就利用这点来评价成岩作用。碳酸盐矿物的分布特点揭示了三个独特的成岩分带:(1)在上部20mbsf (bsf:below seafloor,海底以下深度)处的碳酸盐矿物主要是生物成因的,没有显示成岩作用的存在。这个区域的方解石FOC和8180值(PDB)反映了海相碳酸盐的特点,是与海水平衡的条件下沉淀形成的;(2)在20mbsf和100mbsf深度,方解石的FOC值明显呈现负数(低至-7.0‰),自生白云石较普遍可见(2—40wt%),δ^13C值在3.6‰~13.7‰之间;(3)在,100mbsf以下,白云石从含量丰富减低至微量分布,而分散状的菱铁矿成为主要出现的矿物。菱铁矿的δ^1C和δ^18O值分别在5.0‰~10.9‰、2.9‰~7.6‰之间变化。把溶解无机碳(DIC)的δ^1C剖面分布特点和孔隙水的浓集梯度趋势与自生碳酸盐矿物的δ^13C和δ^18O值对比,我们发现,自生碳酸盐矿物在一个独特的深度区域里形成,呈带状分布。在20mbsf深度及以下,无机碳的δ^13C DIC出现最小负值(≤-38‰)、方解石白云石出现δ^13C负值,这种现象的出现是伴随着孔隙水碱度的增加、硫酸盐的亏损和孔隙间Ca^ 2 、Mg^ 2 离子的减少一起发生的,这表明自生方解石和自生白云石的形成是在硫酸盐还原带的底部开始(21mbsf左右)而在100mbsf附近深处大量出现。菱铁矿的形成很显然是在120~450mbsf之间发生,这个区间在气体水合物赋存的沉积物区域内和上部(赋存区域200—450mbsf)。菱铁矿的δ^13C和δ^18O值从它们出现的薄层一直到沉积物底部都几乎一致。然而,现在孔隙水中的δ^13C DIC仅仅与120~450mbsf间的菱铁矿的δ^13C值相似。此外,从菱铁矿中计算出来的与之平衡的δ^18O值与120~450mbsf区段处菱铁矿的δ^18O测量值很好地匹配起来。该区段以高碱度(40-120mm)、低Ca^ 2 、Mg^ 2 浓集度为特征,这符合菱铁矿的形成条件。  相似文献   
8.
太平洋波高分布及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使用 Topex/ Poseidon卫星高度计 1 992年 1 0月~ 1 998年 1 2月连续 75个月 ,2 30个重复周期的有效波高资料对南北太平洋的有效波高进行了统计 ,分析了太平洋有效波高的多年平均、多年各月平均和多年各季平均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太平洋波高分布具有明显季节变化的规律 ,与太平洋的风速分布特征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9.
海洋沉积物孔隙水中阴阳离子含量的离子色谱法分析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采用Metrosep A Supp4-250型阴离子柱和Metrosep C 2-150型阳离子柱,以1.8 mmol/L Na2CO3 1.7 mmol/L NaHCO3和4 mmol/L酒石酸 0.75 mmol/L吡啶二羧酸为阴阳离子淋洗液,用离子色谱仪来测定海洋沉积物孔隙水中阴离子Cl-、Br-和SO42-浓度和阳离子Na 、NH4 、K 、Ca2 、Mg2 的浓度。特别是针对高Cl-和高Na 背景下Br-和NH4 的测定做了专门分析,得到了较理想的结果,建立了一套离子色谱法测定海洋沉积物孔隙水中常见的阴阳离子含量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0.
1993—2001年全球海面高度变化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TOPEX/POSEIDON(T/P)卫星高度计测高资料,对全球海洋的海面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93年1月-2001年6月期间,全球海平面呈现上升的态势;全球平均海平面高度的平均上升速率约为1.2mm/a;海温的变化是引起海平面变化的重要原因,便其对海平面抬升的贡献不到50%。海平面的变化具有很强的地域特征。海平面变化的空间分布特征受风应力异常特别是纬向风应力异常的空间分布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