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测绘学   3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GPS???ж?????????????????????η???????????????С????????????EMD????????????????????μ?????????????????EMD??Wavelet????????????????????????е?????????С????????EMD?????????????н???EMD?????????????????????????????????????С???Wavelet??Kalman?????Kalman?????EMD?????EMD??Wavelet??????????????????????С????????????????????????????EMD??Wavelet?????GPS??????μ??????????????????  相似文献   
2.
移动GIS的发展及其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了移动GIS的组成、发展和应用;讨论了移动GIS所存在的问题并总结移动GIS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渭河流域蓝水绿水影响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以渭河流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1980~2009年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蓝绿水资源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下,蓝水流、绿水流和绿水储量分别下降了23.56 mm/a、39.41 mm/a和17.98 mm/a,中北部的蓝水流和绿水储量呈现增加的趋势,流域上游地区的绿水流呈现下降趋势。归因分析表明,蓝水流、绿水流和绿水储量在气候变化驱动下分别下降了13.17 mm/a、44.99 mm/a和22.79 mm/a;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则导致蓝水流和绿水流分别减少0.42 mm/a和0.37 mm/a,绿水储量增加了0.79 mm/a;而农业灌溉使蓝水流减少了9.97 mm/a,绿水流和绿水储量分别增加了5.95 mm/a和4.02 mm/a。气候变化导致研究区东南部绿水系数呈现增加趋势,而泾河流域绿水系数呈现减小趋势。同时,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使得东南部的一些子流域绿水系数呈减小的趋势,而在加入农业灌溉情景后,平原地区灌区绿水系数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4.
5.
介绍邱明义教授运用仙鹤草治疗脾胃病的经验。邱教授认为脾胃病多虚实夹杂,其每于临证,衷中参西,重视结合电子胃镜检查,善用仙鹤草,以其味苦能泄痞,涩能敛肌,兼能补虚,于实证虚证皆宜。对于消化性溃疡、各种慢性胃肠炎及食管炎,提倡重用仙鹤草,一则收敛止血,促进溃疡面愈合;二则取其益气健脾之效。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或参辛开苦降之剂,或合甘温缓急之方,以散痞消满,解毒杀虫,标本同治。在肿瘤方面多用仙鹤草配白花蛇舌草、夏枯草、冬凌草、猫爪草,补虚扶正,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现代黄河三角洲附近海域表层沉积物地球化学分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取自现代黄河三角洲附近海域的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粒度分析和地球化学元素分析。研究表明,沉积物类型主要为砂质粉砂和粉砂,表层沉积物粒度由近岸向渤海东部大致为由粗变细再变粗的趋势,研究区大部分化学元素的含量和分布受沉积物粒度控制作用明显,即"元素的粒度控制律"。运用Q型聚类法对研究区表层沉积物常微量元素进行分析,并将其划分为3个地球化学分区,Ⅰ区主要集中在渤海中部海区,该区化学元素含量高。Ⅱ区主要集中在莱州湾,常微量元素含量比Ⅰ区稍低。Ⅲ区化学元素含量最低,根据地理位置不同又可分为3个亚区。3个分区反映了不同物源和水动力环境对研究区沉积物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基于黄土高原地区52个气象站点逐日平均气温、最高和最低气温数据,采用一元线性趋势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该地区极端气温趋势变化及空间差异。结果表明:① 日最高(低)气温极低值、日最高(低)气温极高值、热夜日数、暖昼(夜)日数、热持续日数、夏季日数和生物生长季日数呈增加的趋势,其余极端气温指数呈减小的趋势。② 空间分布上,表征低温事件的冰冻日数、霜冻日数、冷昼(夜)日数和冷持续日数下降最显著的区域位于黄土高原北部;表征高温事件的热夜日数、夏季日数、暖昼(夜)日数和热持续日数上升最显著的区域主要位于黄土高原西北部;生物生长季日数上升最显著的区域主要位于黄土高原中部地区。③ 相关分析表明除了极值指数和气温日较差与其余极端气温指数相关性较差外,其余各极端气温指数之间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④ 多数极端气温指数的变化趋势与平均气温关系密切,平均气温突变前后极端气温指数存在明显差异。⑤ Hurst指数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地区极端气温变化均呈同向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8.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