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大气科学   4篇
海洋学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1.
8616号台风(1986年8月16日─9月6日)形成于南海东北部海面,前后历时22天,两进两出南海,三次登陆。强度一般,路径复杂,影响范围广,灾害严重,历史上罕见。这一路径是蝴蝶结型的南海长生命史台风(本文称“蝶型”路径台风),它已引起气象学界的极大兴趣。作者用卫星云图对这一罕见的特异路径台风作初步研究,从卫星云图的演变,可以清晰地预示台风未来12—36小时的移动趋势,从而为预报台风的移动提供一个及时、明晰、可靠的工具。  相似文献   
2.
朱锁凤 《海洋学报》1987,9(4):428-434
本文对1985年8月31日—9月1日上海地区特大暴雨作了分析,着重讨论一个热带云团对暴雨的作用和北上转变为温带气旋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引言 1956年美国佛罗里达创立了旋转台风实验室的特殊设备。这一实验室的航空人员飞行任务多达400项,在热带风暴中不同高度测量风、温度、湿度和气压,从而得到了相当完整的热带气旋内部区域的照片。大量分析研究发现,全球范围内成熟热带风暴,特别是近中心的二个纬距范围内结构是很相似的,这种相似特征是与潜热反馈和下边界层(海平面)的同一特性相联系。  相似文献   
4.
一、序言 Petterssen和Smebye(1971)在研究各种温带气旋的发展时,归纳为两种类型: A类为众所周知的锋面波动增强型。它通过本身斜压能的减少而获得动能。 B类为对流层高层有限振幅扰动类。它的增强伴随着斜压能的增长以及主要来自急流区的动能。关于这两类温带气旋发展过程的详细描  相似文献   
5.
对1990年两场梅雨锋暴雨的地面中尺度结构作了较详细的分析研究,并利用加密观测的铁塔和低探资料,揭示了梅雨锋暴雨各阶段边界层热通量和动量通量特征。  相似文献   
6.
朱锁凤  邢谦 《海洋预报》1995,12(1):31-36
本文根据MM4模式输出资料,利用平衡模式的ω-方程对1983年4月25-26日的模式气旋作了诊断分析,结果显示,气旋爆发性剧烈发展,与大尺度加热,积云对流加热,温度平流,涡度平流等物理因子密切相关,其中以温度平流和非绝热热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1987年5月19—22日华南特大暴雨过程,着重分析21—22日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尺度对流降水的天气学环境,伪彩色云图的演变过程,以及由带通滤波器所揭示的中尺度系统特征及其对暴雨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国家季风研究组提供的资料,分析了入海江淮气旋不同发展阶段的结构,并用(?)方程诊断分析了影响气旋强度变化的主要物理因子。  相似文献   
9.
一、雨情 1982年7月19—23日我国东部地区(30—35°)发生一场大暴雨,其过程降水量大于200毫米的暴雨区有三个:安康地区;驻马店信阳地区;苏鲁皖豫四省交界处(见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