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地球物理   4篇
海洋学   2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6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多发创伤性假性肺囊肿的CT表现及随访变化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临床和影像学随访证实的多发创伤性假性肺囊肿患者的资料。结果:30例胸部多合并肺挫伤、肋骨骨折、血气胸。本组创伤性假性囊肿均为多发,平均4.6个病灶,大小:2mm×4mm~13.5cm×6.2cm。首次CT距外伤后1小时~5天,随访1天~15月,平均4.3月。首次CT可表现为多发单纯血肿、肺挫伤合并多发血肿、肺挫伤合并多发气囊囊肿或气液囊肿。随访中近胸膜下血肿可因血肿破裂或肋骨骨折造成的迟发性气胸等原因内部再出现气囊改变,单纯性血肿可在随访中表现为含气或不含气,其余含气病灶多渐变小、变实,直至完全吸收或后遗疤痕索条。液囊可为单纯性或合并晕征。气液囊可表现为楔形征、银镯征、进水皮球征或杯中液体征、花生壳征、三角烧瓶征等征象。3例首次CT检查后2小时内死亡,死亡原因2例为合并广泛挫伤及气胸,1例合并肝脾出血。其余病例除针对伴发疾病对症治疗外,肺假性囊肿均经保守治疗治愈,囊肿吸收时间长短多与大小呈正相关。结论:CT可清晰显示多发创伤性假性肺囊肿的形态及演变、伴发症,是本病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发创伤性假性肺囊肿的CT表现及随访变化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临床和影像学随访证实的多发创伤性假性肺囊肿患者的资料.结果:30例胸部多合并肺挫伤、肋骨骨折、血气胸.本组创伤性假性囊肿均为多发,平均4.6个病灶,大小:2mm×4 mm~13.5 cm×6.2 cm.首次CT距外伤后1小时~5天,随访1天~15月,平均4.3月.首次CT可表现为多发单纯血肿、肺挫伤合并多发血肿、肺挫伤合并多发气囊囊肿或气液囊肿.随访中近胸膜下血肿可因血肿破裂或肋骨骨折造成的迟发性气胸等原因内部再出现气囊改变,单纯性血肿可在随访中表现为含气或不含气,其余含气病灶多渐变小、变实,直至完全吸收或后遗疤痕索条.液囊可为单纯性或合并晕征.气液囊可表现为楔形征、银镯征、进水皮球征或杯中液体征、花生壳征、三角烧瓶征等征象.3例首次CT检查后2小时内死亡,死亡原因2例为合并广泛挫伤及气胸,1例合并肝脾出血.其余病例除针对伴发疾病对症治疗外,肺假性囊肿均经保守治疗治愈,囊肿吸收时间长短多与大小呈正相关.结论:CT可清晰显示多发创伤性假性肺囊肿的形态及演变、伴发症,是本病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Chiari病合并神经性关节病的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Chiari病所致神经性关节病的影像学表现。结果:8例中全部为Chiari病合并脊髓空洞症,其中3例为Chiari病术后。17个关节病累及肩关节11例,肘关节6例。增生为主型7例,影像学表现为关节增生硬化及骨赘形成。吸收为主型10例,影像学表现为关节面不规则骨质碎裂、溶解、残端刀削样改变。两型均可伴骨髓水肿(其中5个部位累及骨干)、关节游离体及关节肿胀积液。X线能较好显示关节脱位、骨质增生硬化及吸收。16层CT结合后处理还可多角度观察到大部分游离体位置及数目。MRI能准确地诊断Chiari病合并的脊髓空洞、显示骨干水肿及软组织改变能力优于X线及CT,水成像序列显示关节积液内微小游离体的能力优于其他检查。结论:X线、CT与MRI检查手段相结合有助于Chiari病合并神经性关节病的影像学诊断。  相似文献   
4.
菲律宾蛤仔血淋巴溶菌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不同的反应条件对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血淋巴溶菌酶活力的影响实验,发现各反应条件与菲律宾蛤仔血淋巴溶菌活力密切相关:随着血淋巴添加量的增加,菲律宾蛤仔血淋巴溶菌活力逐渐升高,添加量在150~250μL之间时,两者呈现直线关系;溶菌活力随着温度和pH的升高呈峰值变化,分别在反应温度为50℃和pH为6.4时达到最大值,但统计分析显示pH在5.2~6.4之间时,溶菌活力差异不显著(P>0.05);溶菌活力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当反应时间大于100 min后趋于稳定。这为探讨菲律宾蛤仔免疫力的不同变化提供基础性的数据。  相似文献   
5.
双壳类生物免疫力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自然条件下,双壳类生物和其它水产养殖动物一样,在其生活的环境中存在大量的不同种类的病原生物,但在一般情况下,并不是说所有的病原生物都能够感染双壳类生物并造成危害,这主要是因为双壳类生物具有一套比较完善的防御系统,能够抵御外来病原生物的侵扰,使其免受感染。近年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MRI在Grynfelt-Lesshaft's疝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6年12月我院经手术或临床随访证实的28例Grynfelt-Lesshaft疝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28例全部行多层螺旋CT检查,3例同时行MRI检查。结果:28例中,男20例,女8例,年龄44~80岁(平均(69.0±3.5)岁)。单侧16例(右侧12例,左侧4例),双侧12例。CT及MRI上表现疝位于Grynfelt-Lesshaft三角(腰上三角)薄弱区:第11或12肋下缘下,腹内斜肌内缘内侧,竖脊肌、腰方肌的外缘,底部为腹横肌腱膜形成,顶部为背阔肌。腹腔、腹膜后组织经该薄弱区向腰背部皮下突出形成类圆形或烧瓶样肿块。本组疝入缺损三角区内容物多为脂肪组织或合并系膜,疝出内容物的大小与疝环多不成比例。疝环直径大小约1.5~8.7 cm,疝囊大小1.6 cm×1.3 cm~9.2 cm×5.4 cm。CT及MRI影像学上易于与侧后腹壁疝、侧后腹壁膨出或假性疝、脂肪瘤等软组织肿瘤、血肿和脓肿等鉴别。结论:CT及MRI能清晰显示Grynfelt-Lesshaft疝疝环的大小、疝内容物、可能的并发症、周围腹壁肌群薄弱及缺损程度,可明确诊断及进一步排除其他病变,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