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海洋学   1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烟台海域潮间带无脊椎动物对Pb,Cd,Cu,Zn的富集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烟台海域潮间带无脊椎动物群落的主要优势种和常见种短滨螺,摺牡蛎,红条毛肤石螯,笠贝,紫贻贝,黑荞麦蛤,菲律宾蛤仔,海湾扇贝,近方蟹,褐虾,鹰爪虾对重金属Pb、Cd、Cu和Zn体内富集量的监测发现,四种重金属在所研究的无脊椎动物体内的含量分布为Zn〉Cu〉Pb〉Cd。摺牡蛎是对Pb、Cd、Cu和Zn有广泛指示作用的指示生物,菲律宾蛤仔和红条毛肤石螯对Pb同样具有较强的指示作用,笠贝对Cd亦有较  相似文献   
2.
烟台不同海域潮间带Pb污染的生物监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所调查的烟台海域潮间带无脊椎动物群落的5种优势种或常见种中(摺牡蛎Pycnodontaplicatula、红条毛肤石鳖Acanthochitonrubrolineatus、笠贝Patelliaodaspp、短滨螺Littorinabrevicula、紫贻贝Mytilusedulis),  相似文献   
3.
人为干扰对岩礁潮间带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烟台海域 6个岩礁潮间带生态学统的无脊椎动物群落的研究发现 ,东方小藤壶( Chthamallus challengeri )为第一优势种。其主要优势种——密鳞牡蛎 ( Ostrea denselamellosa )、短滨螺 ( Littorina brevicula)、紫贻贝 ( Mytilus edulis)和常见种——笠贝 ( Patelloida spp.)、红条毛腹石鳖( Acanthochiton rubrolineatus)、沙参 ( Nereisspp.)、海葵 ( Anthopleura midori )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和功能有明显的区别 ,尽管 6个岩礁潮间带群落的区系成分相近。对基于 RIV、RB和 RD的优势度曲线研究发现 ,基于 RIV和 RB的优势度曲线更适合于表示和描述受人为干扰和污染的潮间带无脊椎动物群落的结构和多样性变化。研究发现 ,6个潮间带的无脊椎动物群落皆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扰 ,而养马岛和芝罘岛所受的干扰最轻。 6个岩礁潮间带的群落多样性序列依次为 :芝罘岛、养马岛、石沟屯、烟台山、玉岱山、月老湾。不同岩礁潮间带群落的种类组成和结构差异主要由来自采集和旅游者的干扰 ,养殖和生活污水造成的海水富营养化所致  相似文献   
4.
烟台月亮湾岩岸潮间带底栖海藻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月亮湾岩岸潮间带底栖海藻群落的种类组成存在显著的季节差异 ,春季群落的种类最丰富 (2 7种 ) ,其次为秋季群落 (2 6种 ) ,夏季和冬季较少 (2 2和 2 1种 ) ,4个季节群落的共有种仅为 7种。各季节群落中均以红藻的种类最丰富 ,褐藻次之 ,绿藻最少。在 4个季节群落中生物量的变化如下 :夏季 >秋季 >冬季 >春季。绿藻和褐藻类群主要为暖温性种类 ,而红藻类群比较复杂 ,即有暖温带性的、温带和暖水性种类 ,也有寒温带的冷水性种类。4个季节群落的物种优势度序列存在明显的差异 ,海黍子在春季和冬季为群落的第 1优势种 ,而孔石莼在夏季和秋季为第 1优势种。不同季节群落多样性指数变化如下 :物种丰富度指数 ,春季 >秋季 >冬季 >夏季 ;物种多样性指数 ,秋季 >夏季 >春季>冬季 ;均匀度指数 ,春季 >夏季 >冬季 >秋季  相似文献   
5.
烟台海滨潮间带岩岸环境无脊椎动物群落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所研究的烟台沿海潮间带岩带环境无脊椎动物群落的最小样方面积为4m3。石沟屯的无脊椎动物群落种的多样性与蛇们岛和雨岱山两地的无脊椎动物群落种的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P<0.01),以石沟屯的多样性指数最高(Shannon-WienerIndexH=0.888),生物密度最大(6702个体/m),且石沟屯的无脊椎动物群落的结构与崆峒岛和雨岱山的存在明显差异。水体一定程度的富营养化和风浪的影响是造成所研究的岩岸环境无脊椎动物群落的结构与多样性差异的主要原因。所研究的三地无脊椎动物群落都以东方小藤壶为绝对优势种,以东方小藤壶、黑荞麦蛤和短滨螺3个优势种决定着所研究的烟台岩岸环境无脊椎动物群落的结构和外貌。  相似文献   
6.
采用流加培养技术提高盐藻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流加培养技术对盐生杜氏藻Dunaliella salina进行了恒速流加、变速流加培养,建立了简单的数学模型控制流台。实验结果表明:变速流加可显著提高盐藻的生物量,当流加固子K=0.194时,变速流加培养比一次性培养盐藻的生物量增加约5倍。  相似文献   
7.
采用样方法对龙须岛浪蚀花岗岩潮间带进行了2年的生态学调查。龙须岛浪蚀花岗岩潮间带大型底栖藻类群落的种类组成存在着明显的季节变化 ,群落中最高和较高的藻类物种数量出现在4~8月 ,而最低值出现在10月份。在所有季节中红藻类群种类最为丰富 ,其次是褐藻 ,绿藻最少。群落中生物量的季节变化序列如下 :8月>10月>6月>12月>4月>2月。群落的生物量和各藻类类群的生物量的季节变化与龙须岛潮间带的海水温度变化相吻合 ,只有红藻类群的生物量在8月份略有下降。群落中大型底栖藻类的区系成分和优势种群存在着显著的季节波动或更替。总体来看 ,龙须岛浪蚀花岗岩潮间带大型底栖藻类群落的区系成分以暖温带成分为主 ,其次为冷水性成分、暖水性成分、温带成分和亚寒带成分。大型底栖藻类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季节变化序列依次为 :4月>6月>8月>2月>12月>10月 ,物种多样性为 :4月>6月>8月>2月>10月>12月 ,均匀度指数为 :4月>10月>2月>6月>8月>12月。龙须岛浪蚀花岗岩潮间带大型底栖藻类群落的季节变化可划分为3个季相 :“肠浒苔、珊瑚藻、石莼为优势种的冬、春季藻类群丛”、“鼠尾藻、石莼、珊瑚藻为优势种的夏季藻类群丛”和“石莼、叉枝藻、鼠尾藻为优势种的秋季藻类群丛”。潮间带海水的温度的季节变化是导致  相似文献   
8.
对烟台海域6个岩礁潮间带生态学统的无脊椎动物群落的研究发现,东方小藤壶(Chthamallus challengeri)为第一优势种。其主要优势种-密鳞牡蛎(Ostrea denselamellosa)、短滨螺(Littorina brevicula)、紫贻贝(Mytilus edulis)和常见种-笠贝(Patelloida spp.)、红条毛腹石鳖(Acanthochiton rubrolineatus)、沙参(Nereis spp.)、海葵(Anthopleura midori)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和功能有明显的区别,尽管6个岩礁潮间带群落的区系成分相近。对基于RIV、RB和RD的优势度曲线研究发现,基于RIV和RB的优势度曲线更适合于表示和描述受人为干扰和污染的潮间带无脊椎动物群落的结构和多样性变化。研究发现,6个潮间带的无脊椎动物群落皆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扰,而养马岛和芝罘岛所受的干扰最轻。6个岩礁潮间带的群落多样性序列依次为:芝罘岛、养马岛、石沟屯、烟台山、玉岱山、月老湾。不同岩礁潮间带群落的种类组成和结构差异主要由来自采集和旅游者的干扰,养殖和生活污水造成的海水富营养化所致。  相似文献   
9.
产于烟台的5种海产经济动物对Cr的富集存在明显差异。底栖的滤食性贝类(紫贻贝M.edulis、栉孔扇贝Chlamysfarreri、菲律宾蛤仔Ruditapesphilippinensis)的富集量远远超过自游泳的种类(中华马鲛Scomberomorussinensis,长额七腕虾Heptacarpuspandaloides)。紫贻贝为理想的海洋重金属Cr污染的指示动物.烟台海域各海区紫贻贝体内Cr含量最高,向边远海区逐渐降低。5种海产动物体内Cr的含量均在食品允许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0.
庄树宏 《海洋通报》2003,22(6):17-20,29
采用样方调查法对芝罘岛、养马岛和龙须岛岩岸潮间带的无脊椎动物群落进行了系统的生态学研究,样方面积为 40 cm×40 cm。3 个群落以养马岛的种类最多 (11 种),芝罘岛和龙须岛均为 7 种,3 个岛屿的潮间带群落仅有 4 个物种为共有种,在种类组成上存在较大的差异。东方小藤壶在 3 个岛屿的岩岸潮间带群落中为绝对优势种,短滨螺、牡蛎、笠贝和黑荞麦蛤在群落中分别具有很高的优势地位。群落的多样性指数以养马岛最高 (R = 0.91, H' = 0.67, E = 0.34 ),芝罘岛最低 ( R = 1.23, H' = 1.20, E = 0.50 ),龙须岛居中 ( R =1.07, H' = 1.12, E = 0.58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