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39篇
海洋学   9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189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西北半干旱区土地景观变化成因--以榆林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Introduction Landscape change is a result of the complex interactions between physical, biological, political, economic and social driving forces (Moody and Woodcock 1995; Apan et al., 2002). Landscape in arid and semi-arid China is extremely vulnerabl…  相似文献   
2.
中国大城市土地利用变化与空间阻力关系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西安市为例,用人文主义的方法论,重视人类行为的整体性以及行为意图,价值与环境的怀古联系,从城市土地利用变化与所在的行为环境之间关系的角度进行研究,借鉴国外有关理论进行对比,总结土地利用变化与行为环境之间相互作用模式。这些模式揭示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阻力来自于社会外在权力因素,它们之间的关系类似西方国家的城市的“区位冲突  相似文献   
3.
在国家1∶50 000地形数据库动态更新过程中,笔者通过总结"十二五"期间传统地形数据库的更新方法,提出了基于ArcSDE的、支持多用户分布式在线整理、编辑地形数据库的新方法。本文以朝阳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ArcSDE构建支持集中管理、多用户同步编辑和更新的数据库处理平台,完成了2015年朝阳市1∶50 000地形数据库的更新工作,与以往传统更新方法相比,该方法节省作业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4.
在充分总结分析4年来1∶50000地形数据库更新项目生产、质量管理、过程质量控制等工作实际的情况下,研究对影响成果质量的主要资料、技术、流程等要素进行过程质量控制,及时发现并解决生产中出现的质量问题,采用"预防为主、防检结合"的手段将成果的质量隐患消除在生产环节,确保生产出满足质量管理目标的动态更新成果。  相似文献   
5.
海南岛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以海南岛为例,在区域层面上选择高度、地形坡度、土地覆被等影响工业用地的关键因子,构建工业用地的生态适宜程度评价模型,并在G IS技术支持下进行工业用地生态经济适宜性评价,为将来区域工业开发区及重点工业项目布局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海南工业用地生态适宜性呈现出由中部山地向四周逐渐增强,限制利用区占25%,不适宜利用区占28%,基本适宜区占41%,优先利用区占5%。其中优先利用区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北部沿海地带,海口、儋州和东方及其连线一带应成为海南省未来工业用地布局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6.
以陕西秦巴山区为案例,对土地演替的内涵、研究内容和演替历史做了论述,运用遥感技术编制土地类型图,运用计算机手段对秦岭南、北坡和大巴山北坡的不同垂直带层的土地演替做了模拟.认为土地演替是土地内部物流与能流转化迁移的结果,土地演替分为自然演替和人为演替两种过程.  相似文献   
7.
通过观察地球表面偶然发现,大陆、海洋的分布有明显的对称特征,地球一侧如为大陆,与其对应的地球的另一侧一定为海洋。依大陆、海洋分布的对称特征为基本论据,从大陆、海洋形成所需物质、物质运移、物质运移能量三大要素入手,分析讨论了大陆、海洋的形成过程,指出大陆、海洋的形成是靠地球内能的作用,形成大陆的物质来自地球另一侧与其对称分布的海洋,软流层是物质运移通道。  相似文献   
8.
市域城镇化土地利用扩展机制与规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彦随 《热带地理》1998,18(4):372-377
以乐清市为例,对沿海经济发达区县域城镇化带型扩展的动因机制及其规律进行了初步探讨,并通过运用城镇化综合度指标,在城镇体系结构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县域城镇化扩展域模型。揭示了城镇化带型发展与区域经济实力和人口规模之间的相关性。对于城镇建设规划决策,实现土地利用优化配置目标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地质样品中痕量溴的间接极谱法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简便,灵敏的测定地质样品中痕量溴的新方法。半熔法分解样品,利用溴催化高锰酸钾氧化碘化钾的反应,在催化反应进行到一定时间后,用四氯化碳萃取未反应的游离碘,在水相中测定碘酸根的导数极谱波,间接测定溴的含量,本法测定溴的检出限为0.18μg/g,RSD为5.7%。标准物质分析结果与推荐值一致。  相似文献   
10.
现代人地关系与人地系统科学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23  
刘彦随 《地理科学》2020,40(8):1221-1234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系统提出30 a来,对促进地理学综合研究、学科建设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决策发挥了重要的科学支撑与导向作用。深入解析了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的科学内涵及时代价值,诠释了现代人地系统的类型与环境,提出了“人地圈”与人地系统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前沿领域。初步研究表明:① 现代人地系统具有复杂性、地域性和动态性特征,人?地交互作用过程、格局及其综合效应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地球表层人地系统成为现代地学综合研究的核心内容和重要主题。② 科学认知和有效协调人地关系,亟需深入探究人地系统耦合格局与机理,探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类型、结构及其动力机制。依据城乡关系将人地关系地域类型划分为城市地域系统、城乡融合系统、乡村地域系统。乡村地域系统可细分为农业系统、村庄系统、乡域系统、城镇系统等子系统,分别对应于作土关系、人居关系、居业关系、产城关系。③ 现代人类活动强烈地作用于地球表层人地系统,形成了人地系统耦合与交互作用的地表圈层——“人地圈”,其实质是现代人类活动与地表环境相互联系、耦合渗透而形成的自然–经济–技术综合体或人地协同体。④ 人地系统科学或人地科学是研究人地系统耦合机理、演变过程及其复杂交互效应的新型交叉学科。它是现代地理科学与地球系统科学的深度交叉和聚焦,以现代人地圈系统为对象,致力于探究人类活动改造和影响地表环境系统的状态,以及人地系统交互作用与耦合规律、人地协同体形成机理与演化过程。人地系统耦合与可持续发展是人地系统科学的研究核心。传承创新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和发展人地系统科学,更能凸显地球表层人类的主体性、人地协同的过程性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为人地系统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决策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