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海洋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1.
基于2010年5月和2013年6月采集的黄、渤海海域的大型底栖动物数据,对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和群落结构等进行了研究,对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时间和空间差异进行了分析,并利用AMBI和m-AMBI生物指数对各站位的生态质量状况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在2010年5月和2013年6月所采站位的大型底栖动物共有131种,其中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占据了较大比例的物种数量,分别为51种和42种;其次为鱼类、多毛类和棘皮动物。该海域的优势物种为日本鼓虾 Alpheus japonicus、日本褐虾 Crangon hakodatei、司氏盖蛇尾Stegophiura sladeni和奇异指纹蛤Acila mirabilis,其中司氏盖蛇尾具有最大的丰度和优势度。生物指数(AMBI和m-AMBI)的结果显示黄、渤海区域底栖生态环境仍相对稳定,但与历史资料比较得知,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生存环境整体趋于恶化。  相似文献   
2.
头足类是现存最古老的海洋生物之一,为视觉性动物,视觉在它们的捕食、避敌、求偶、交配等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头足类的眼睛为它们带来了视觉上的强大优势。目前国内关于头足类眼睛的研究较少,主要集中于头足类眼睛视网膜的研究,国外的研究则主要集中于头足类眼睛的结构特点和一些视觉特性,本文对头足类眼睛的形成、形态、结构、视敏度变化、偏振光敏感性、趋光性及眼外光感受器——感光囊进行了论述。综合分析认为,除鹦鹉螺外,头足类的眼睛发达,虽然它们的眼睛保留了无脊椎动物无法识别颜色这一特性,但已经具备了形成物像,进行屈光和光调节的完善而精细的系统结构,分辨率高,甚至还具有一些高等脊椎动物所不具备的功能,同时还有眼外光感受器——感光囊进行辅助作用。因此,和它们的分类地位一样,头足类的眼睛一定程度上也处于海洋动物由低等进化到高等的一个过渡型的地位。此外,本文也对目前头足类眼睛研究进展的问题和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总结和展望。希望可以引起国内外同行的重视,并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