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质学   2篇
  1993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黄俊发  黄基富 《中国岩溶》1985,4(3):230-230
<正>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恭城县西岭瑶族乡烧火等蚂蟥山的出水岩中,新近发现有二种特殊的洞穴次生化学沉积形态,初步定名为钙膜晶锥及石穗晶簇。该洞发育于由上泥盆统桂林组灰岩组成的峰丛与平原交界的边缘地带,洞口处于峰脚下,朝向NEE,高约0.7—1.00米,宽1—1.5米,洞体总长约1000米左右,主要沿南东方向发育。沿构造裂隙发育呈狭长管道状及沿层面发育的厅堂状,洞内末端发育溶潭,水深1—5米。 钙膜晶锥及石穗晶簇发育在支洞内,是我们与当地老乡在洞穴调查中发现的。有关的洞   相似文献   
2.
桂林地区石灰岩表面生物岩溶溶蚀作用研究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4  
桂林岩溶区石灰岩表面生物岩溶溶蚀形态可分为四类:(1)微溶孔,包括壳状内生地衣微溶孔和藻类微溶孔;(2)溶孔,藻类成因的口小腹大的囊袋状溶蚀;(3)溶坑,藻类、地衣、苔藓及腐殖土成因的柱状、锥状、半球状溶蚀;(4)溶盆,各类生物及腐殖土共同作用而成的壁陡底平的盆状溶蚀。经对桂林靖江王墓群石灰岩雕像上生物岩溶溶孔的粗略统计计算,本地区最大直接生物岩溶溶蚀率为17.87mm/ka,约占区域混合岩溶溶蚀率20%。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