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地质学   8篇
  2014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从土壤到水系沉积物风化过程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行为对化探异常的圈定和解释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以北京西南房山花岗闪长岩体发育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盐水及盐酸溶液去除土壤中的活动态微量元素,以模拟含盐水系及酸性水系,实验查明从土壤到水系沉积物风化过程中微量元素的变化行为。实验结果发现从土壤到盐水不溶物再到酸不溶物,花岗岩风化指数(WIG值)逐渐降低,表明WIG是表征其风化程度的良好地球化学指标。样品粒度越细其风化程度越高,热液成矿元素含量从粗粒级到细粒级含量逐渐升高,建议采样粒度为80~100目。  相似文献   
2.
区域化探数据处理的几种分形方法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地球化学变量兼有随机性、确定性和区域结构性的特征,传统的数学方法难以精确地描述地球化学变量的空间分布规律,而新兴的分形几何是刻画空间不规则形体的一种比较有效的工具,且分维值可以表征空间不规则形体的确定性本质。基于分形原理,提出含量-总量法、空间分形插值法和分形趋势面法3种新的分形技术,应用于区域化探数据处理。在几个典型矿区应用后发现,上述分形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地模拟地球化学变量的空间分布特征,而且在保留原始有效异常信息的基础上可以更合理地区分地球化学变量的背景与异常,具有发现和强化弱异常信息的重要功效。  相似文献   
3.
提高管理水平增强整体实力何科昭,韩东昱(中国地质大学科研处北京100083)国家自然科学委员会成立10年来(1986~1996),我校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08项,金额828万元,这对促进学校基础研究的开展、调动师生攀登科学高峰的积极性与能...  相似文献   
4.
由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孙岱生教授全面负责的《利用矿业废弃物粉煤灰、水坝淤积物作为肥料改造生态环境》地质调查项目的成果报告于 2 0 0 1年 3月 5日通过了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的评审验收 ,并被评为优秀项目。该项目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1)较为精细地研究了包头市实验区土壤、水库淤积物、粉煤灰和城市污水沉淀物的矿物组合、化学成分、粒度及物理性质。所选地区的土壤属于贫瘠的低肥力沙质粟钙土 ,植树成活率很低 ,需大力改造。水库淤积物储存了大量有效的N、P、K元素。物性参数表明 ,水库淤积物有较好的透气性、蓄水性及保温性 ,是…  相似文献   
5.
龚庆杰  韩东昱  刘宁强 《矿床地质》2006,25(Z1):119-122
质量平衡法是研究岩石蚀变过程中元素迁移的有效方法之一,其关键环节是确定蚀变过程中的不活动元素。凌其聪和刘丛强(2003)《层控矽卡岩型矿床成矿系统的元素活动性及质量迁移——以铜陵冬瓜山铜矿为例》一文中认为在安徽铜陵冬瓜山铜矿矽卡岩形成过程中Zr、Hf、Y、Nb为不活动元素的结论欠妥,证据不足,从而导致提出采用不同不活动元素为标准计算的结果有所差异的错误认识。本文采用龚庆杰等(2006)提出的新改进方法对其岩石分析数据重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安徽铜陵冬瓜山铜矿矽卡岩形成过程中Zr、Th、P2O5在系统中可视为不活动元素,由此确定的岩石质量迁移率为-0.7326,这与凌其聪和刘丛强(2003)一文中采用Zr的计算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6.
超临界地质流体对金属成矿元素具有超强的萃取和搬运能力,目前已引起地学界的极大兴趣和重视。在地壳环境中,NaCl-H2O体系是最重要的二组分流体,许多热液成矿作用和变质作用均发生在该体系中。为了研究超临界地质流体对热液成矿过程的重要作用。就必须要首先查明NaCl-H2O体系的临界参数。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NaCl-H2O体系临界参数的一组计算方程。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公园土壤Cu、Pb、Zn的含量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东昱  龚庆杰  岑况 《地学前缘》2005,12(2):132-132
本文选取北京市的12个公园为研究对象,它们是位于市中心的景山公园,二环路以内的陶然亭、天坛和龙潭湖公园,二至四环路之间的地坛、紫竹院、玉渊潭和朝阳公园,以及位于四环路以外的市郊圆明园、八大处、摩托车俱乐部和正在规划中的森林公园。采取公园的表层和深层土壤做重金属元素含量分析,并以Cu、Pb、Zn为代表对北京市公园土壤的重金属含量进行研究。测定过程用国家一级标样(GSS-2)、二级标样(GRD-32,33,34)和重复样进行质量监控,  相似文献   
8.
4.0%NaCl水溶液临界区域内白钨矿溶解度实验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庆杰  韩东昱  王玉荣 《岩石学报》2006,22(12):3052-3058
溶解度的临界异常现象是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理论基础,目前在食品、化工等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在地质领域的应用相对较少。在地质流体临界区域内金属矿物溶解度的变化行为尚需实验查明。本文在34MPa 恒压、250℃~470℃条件下和420℃恒温、压力为20~50MP 条件下分别在快速淬火高压釜中实验测定了化学试剂白钨矿在4.0%NaCl 水溶液中的溶解度。4.0%NaCl 水溶液的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分别约为411℃和31.4MPa。在34MPa 恒压条件下,白钨矿的溶解度随体系温度的升高而缓慢增大,但在体系临界温度附近突然出现极大值现象。在34MPa 恒压和温度在250℃~400℃区间内白钨矿与 WO_3在4.0%NaCl 水溶液中的溶解度(单位为 mmol/L)基本相同,这表明溶解态钨在热液流体中的存在形式可能相同。在420℃恒温条件下,白钨矿的溶解度随体系压力的升高而增大,在体系临界压力附近可能出现涨落现象,有待进一步实验查证。在4.0%NaCl 水溶液临界区域内,白钨矿的溶解度对体系温度和压力的变化反应敏感,表明白钨矿的溶解度在热液流体临界区域内具有临界异常现象。结合前人研究结果发现,白钨矿、石英、WO_3、MoO_3等物质在热液流体中的溶解度变化行为基本相似,即溶解度随体系温度和压力的升高而增大,在临界区域内出现临界异常现象。矿物溶解度的临界异常现象对揭示热液型钨矿床成矿物质的萃取、迁移和沉淀富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