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2篇
地质学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甘肃宝积山盆地中侏罗统窑街组发现茨康类植物化石,通过对其外部形态和表皮构造研究,认定为石拐茨康叶(Czekanowskia(Vachrameevia)shiguaiensis)。对比当前化石及其现存最近对应种(the nearest living equivalent species)—Ginkgo biloba L.的气孔比率,得到宝积山盆地在中侏罗世的古大气CO_2体积分数为1.55×10~(-3),数值接近GEOCARBⅢ碳平衡模型的拟合曲线,表明茨康叶属植物也是恢复古大气CO_2体积分数的良好材料。同时,通过角质层特征进行古环境重建,结果表明宝积山盆地在中侏罗世时期气候较为温和湿润。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采自甘肃宝积山盆地中侏罗统新河组的叶肢介化石,经室内鉴定为椭圆真叶肢介(Euestheria fabiformis)和靖远真叶肢介(Euestheria jingyuanensis),两者均为我国中侏罗世自流井真叶肢介(Euestheria ziliujingensis)动物群的重要分子。椭圆真叶肢介主要特征为壳瓣小,长椭圆形,腹缘呈宽弧状拱曲,生长带窄而密集,后端在壳顶之后依次与背缘明显相交,交角相对较大,生长带上具有较小的不规则的网孔状装饰。而靖远真叶肢介主要特征为壳瓣中等大小,呈不规则的卵形,生长带后端与背缘相汇于一点,靠近腹缘的生长带较窄,有线状装饰,其他部位的生长带有不规则的网孔状装饰。甘肃宝积山盆地叶肢介化石的研究,进一步补充了研究区中侏罗世叶肢介的化石记录,表明中侏罗世时期沉积环境有利于叶肢介的生长。  相似文献   
3.
在甘肃宝积山盆地中侏罗统窑街组发现了保存较为完整的银杏类叶片化石。对当前化石宏观特征与镜下微观构造进行研究,并将其鉴定为阿干镇似银杏(Ginkgoites aganzhenensis)。在此基础上,统计了该种下表皮的气孔参数,并利用气孔指数法和气孔比率法恢复研究区中侏罗世早期的古大气CO2浓度,探讨这两种方法的准确性。分析结果表明,气孔指数法获得的古大气CO2浓度为974×10-6,落在了GEOCARB Ⅲ的可信误差范围之外;气孔比率法重建的古大气CO2浓度为1 823×10-6,处于GEOCARB Ⅲ可信误差范围之内。这说明对于当前化石而言,利用气孔比率法恢复古大气CO2浓度更加合适,数据十分接近GEOCARB Ⅲ的最佳拟合线,表明似银杏也是恢复古大气CO2浓度的一种理想植物。通过计算得出当时的温度比现在高7.2℃,反映了宝积山盆地中侏罗世阿林期到巴柔期为温暖潮湿的温带气候环境。  相似文献   
4.
在甘肃宝积山盆地上三叠统南营儿组首次发现了遗迹化石,经鉴定将其归为1属2种,为石针迹属(Skolithos)中的垂直石针迹(Skolithos verticalis Hall)、线状石针迹(Skolithos linearis Haldeman)。两种遗迹化石均为垂直或高角度倾斜岩层面的潜穴,接触清楚无衬壁发育,属被动填充。通过对两种遗迹化石的分析认为,晚三叠世时期宝积山盆地气候温暖湿润,河流湖泊发育,研究区此时期可能处在山前盆地河流的下游,随着降水的增多在该区域形成了还原性较强的沼泽、湖泊水域环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