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质学   1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2.
试论滇中地区新生代陆内变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吉琛  王二七 《云南地质》1992,11(3):238-249
邻近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夹持于红河断裂与小江断裂之间的滇中地区,是一个在新生代上下地壳间近水平的拆离带,自北向南滑移的陆壳地块。区内形形色色的构造变形是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在西藏陆壳碰撞所致。四条近于平行的南北向左旋走滑断裂将滇中陆壳地块分割成若干长条形的次级块体。南北向走滑断裂具有“转换断层”的作用,它将一组会聚带缩短转换到另一组。东西向和北东向断裂以逆掩和逆冲为特征,并伴有紧密线状褶皱,形成会聚带,使陆壳缩短。地块南段的几条北西向走滑断裂,属红河断裂体系,可能是地块南部边界的先存断裂,早期(可能为上新世)为左旋,从而引起向南滑移块体的拖曳式顺时针旋转,晚期(可能为更新世)为右旋,导致向南滑移块体沿南北向及北西向之间的弧形带形成逆冲会聚,并造成当今弧形山链的地貌。现有资料说明,滇中地块变形主要发生在晚新生代,主要断裂至今仍在活动,是具有强烈地震的活动断裂带。走滑(转换)、逆冲(会聚)和块体的适当旋转是滇中地块的主要构造组合和变形模式;它我之间的几何关系表明变形属于中下地壳拆离带之上的壳内滑脱构造。正是这种构造组合关系调整和吸收了从西藏碰撞带中挤出的陆壳块体向东南的巨大位移。  相似文献   
3.
陈吉琛 《地质科学》1991,(2):174-183
澜沧江西侧的临沧花岗岩带和怒江以西的腾冲花岗岩带是滇西最主要的两个花岗岩带,它们形成于不同构造环境。Pb、Sr 同位素研究表明,腾冲花岗岩主要来源于1200-2000Ma 的上地壳(或未分异的地壳)物质,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较小,说明源区物质组分较均一。临沧带 Pb 同位素组成变化较大,其物源是上地壳、造山带和上地幔不均匀的混合物,基底时代为800-1600Ma。因此,临沧地区和腾冲地区的基底时代和性质不同,应视为两个不同的基底地体。  相似文献   
4.
滇西花岗岩类极为发育,本文根据其物源、成岩机制、成岩环境及岩石系列等因素,将滇西花岗岩划分为准原地再生花岗岩、高侵位重熔花岗岩、断裂变质糜棱花岗岩、中酸性浅成侵入花岗岩及碱性花岗岩五种类型。高侵位重熔花岗岩是锡矿的母岩,成矿作用受花岗岩侵入分异及气热蚀变的控制,在岩体不同部位形成含锡(铌、钽)花岗岩型、锡石伟晶岩型、锡石云英岩型、锡石石英脉型、含锡多金属(磁铁矿)型、锡石硫化物型等不同类型的锡矿床(或矿化)。高硅、富碱及高Rb/Sr比是这类含锡花岗岩的特征标志。滇西东部一些锡矿床(或矿化)与断裂变质糜棱花岗岩密切相关,其物源均来自围岩,经同一断裂变质作用形成,多为锡石硅酸盐矿床,锡石与电气石共生。此外,滇西一些中酸性浅成斑岩中,具有明显的锡矿化,对寻找斑岩锡矿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5.
A-型花岗岩,是查佩尔在澳大利亚继S-型和I-型之后建立的另一种类型,其含义是非造山的、无水的、碱性的。我所及区调七分队新近在滇西地区已经确定有这种类型的存在。木厂岩体就是一个典型。木厂岩体位于保山复向斜南部,柯街断裂南端西侧,面积约8平方公里,为一侵入于二迭系的碱性花岗岩岩株,围岩显轻微热变质。岩石为粒状花岗结构及文象花岗结构。主要矿物成分:石英25—28%,钾长石45—50%,  相似文献   
6.
滇西花岗岩类形成的构造环境及岩石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陈吉琛 《云南地质》1989,8(3):205-212
  相似文献   
7.
8.
本文根据滇西含锡花岗岩时、空间分布规律及含锡花岗岩的岩石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特征,将岩体划分为母体含锡花岗岩及非母体含锡花岗岩。并以十个典型含锡岩体和六个非含锡岩体为模型,对其进行定量判别。分别以四个氧化物指标,五个微量元素指标及八个综合指标建立三个判别式,判别岩体的含锡性,对预测和找矿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云南S型和I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参照 J·R·怀特和 B·W·查佩尔以物质来源不同将花岗岩分成 S 型和 I 型的意见,对云南花岗岩做了初步划分。认为腾冲、澜沧江、滇中、个旧四个不同时代各具特色的构造岩浆带,皆有其特定的构造部位。各带中均存在 S 型及 I 型两类不同物质来源的花岗岩类岩石。它们具有不同的岩石、矿物组合及地质特征,也有不同的成矿专属性。云南的 S 型花岗岩,与锡、钨,及锂、铍、铌、钽等成矿有关,一般是酸性——超酸性岩类组合,具有高硅、富钾、贫钙的特点;而 I 型花岗岩类则主要为中酸性或碱性岩类,与铜、钼或多金属硫化物矿化有关,具有低硅、富钠、富钙的特点。云南构造及岩浆活动十分复杂,花岗岩类形成环境差别很大,许多方面与怀特和查佩尔所得结论不一致,而本文作为初步实践的认识,定有很多不成熟之处,有待读者评议和今后实践中去修正。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名誉所长郭文魁研究员,来昆明参加“三江专著”矿产志验收会议期间,应云南省地质学会邀请,于三月五日下午作了题为“类花岗岩与金属成矿作用”的学术报告。这个报告除回顾和介绍了国内外研究类花岗岩成因的历史和现状之外,还以大量实例论述了研究类花岗岩及其成矿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对我省从事花岗岩及其成矿作用的研究,寻找和评价有关矿产,均具有借鉴、指导意义。郭文魁同志首先指出,类花岗岩是一个通用名词,系指那些无斑、全晶质、他形近于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