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5篇
  2023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东部高原"东北部黏土矿物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东部高原"东北部地区中侏罗统—白垩系中黏土矿物分析,结果显示黏土矿物的组合及含量变化能够较好反映当时的气候、物源以及古地理变化;同时,伊利石结晶度不具有随地层深度发生变化的规律。黏土矿物组合以及伊利石结晶度在东部高原隆升与消亡前后,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这从另一方面反映了东部高原的存在。  相似文献   
2.
记述了新生代深海冷水碳酸盐泥丘近期的9个重要研究事件;总结了冷水泥丘具有全球海洋(大陆斜坡为主)分布、形态各异、冷水枝状珊瑚构筑泥丘的特点;介绍了冷水泥丘形成的(地质流体渗流和微生物作用)内因及(海底牵引底流作用)外因两种主要观点.对2005年IODP 307航次实施的北大西洋Porcupine Seabight冷水泥丘大洋钻探工作初步成果进行了编译,公布了中国科学家在碳氧同位素方面的初步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显示上新世中期以来的2 Ma里冷水碳酸盐泥丘启动和发育过程中存在2次碳氧同位素偏移事件(Ⅰ和Ⅱ),碳氧同位素偏移事件Ⅰ与泥丘的启动相呼应,暗示北大西洋古海洋气候发生巨大变化,可能与北极冰盖极盛有关.  相似文献   
3.
4.
为了深入挖掘找矿潜力,以垂向二阶导数为主要手段对临湘多金属成矿区重力异常地质成因进行了重新认识,推断了研究区构造格架及隐伏岩体分布情况,总结了已知矿点(体)与重力异常、隐伏岩体、断裂构造之间的关系,得出研究区仍存在寻找大型以上多金属矿潜力的结论,为深部找矿预测提供了重要的地球物理依据.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研究虎形山地区稳定同位素,以及采用含矿石英Rb-Sr同位素测年方法,测得虎形山钨铍多金属矿、石滚岭铜多金属矿和张家冲铜多金属矿的成矿年龄分别为135±5Ma、144±5Ma、127±16Ma,而幕阜山岩体的年龄为147.9±5Ma,同属燕山晚期。笔者认为,虎形山地区矿床的形成与燕山晚期岩浆、构造活动有关,主要成矿物质来源于深部隐伏侵入的岩浆。  相似文献   
6.
虎形山钨铍多金属矿是湘东北地区目前为止最大的一个钨多金属矿床,伴生有铍铜钼等多金属。矿床赋存于寒武系地层中,属于中温热液-构造脉状型矿床,成矿时代为燕山晚期,成矿物质具多源性,主要来自于深部岩浆,同时也有壳源成分的补充。文章通过矿床地质特征的分析,就矿床成因做些初步探讨,希望能为该地区的后续找矿工作起到一点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虎形山钨铍矿是近年来发现的特大型钨铍矿床。以往在对其钨铍矿体的主要赋矿层位划分上存在争义。通过与区域地层对比、地层成矿微量元素分析,确定矿区主要赋矿层位为寒武系下统的牛蹄塘组,从而推翻了多年来沿袭的震旦系陡山沱组。通过地层的重新认识,认为虎形山主要成矿物质来源于深部隐伏侵入岩浆岩,与地层的成矿专属性关系不大。另对虎形山钨矿成因作出了初步的判断,对今后在该地区的找矿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浙闽地区白垩纪中期古土壤类型与古气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浙江西南和福建西南数个小型沉积盆地的11个剖面和观察点进行了地质调查,在中国大陆第一次识别了白垩纪中期三种古土壤类型,分别是粘土红壤、钙质土壤和铁质土壤型。粘土红壤型以发育红色(粉砂质)泥岩、生物潜穴、植物根系(根迹)为特点,钙质土壤型以发育紫灰色调钙质泥岩、钙质结核(含姜结石)为标志,铁质土壤型显示了紫红和橙黄色调泥岩、粉砂岩与铁质皮壳及结核组合。进而提出,白垩纪中期的阿普特期-阿尔布时期,在浙江西南金华—衢州—丽水盆地、中部的永康盆地大量发育钙质土壤,以横山组、中戴组、金华组、馆头组和朝川组为代表,属于亚热带干旱—半干旱气候产物;在闽西南地区出现丰富的铁质氧化型土壤,由板头组、均口组和沙县组为代表,反映热带半干旱气候;之后的白垩纪中期赛诺曼期(衢县组)在浙西局部地区气候变为亚热带温湿气候,古土壤变为粘土红壤型,开始产生较为丰富的生物活动,而闽西南主体气候格局可能不变,但沉积建造因区域构造断隆作用转变为巨厚的"丹霞"砾岩。  相似文献   
9.
“红层”覆盖区找矿一直是常规化探找矿难题,论文利用土壤热磁组分测量方法对红层覆盖区已知铅锌矿、金矿进行了试验。对湖南柳塘岭、江东、沃溪等3个隐伏矿床土壤热磁组分异常特征分析认为:在20~60目粒度、焙烧温度850℃、焙烧时间60 min、分选电流3A实验条件下,焙烧后Pb、Zn、Ag、Cu及磁化率均高于焙烧前,As、Sb低于焙烧前,形成的波峰与矿体对应关系较好。含矿异常特征表现:一是在矿体头部及尾部同步出现Pb、Zn、Ag、As、Sb多点连续波峰及单点波峰,形成双峰,强度较高,吻合性好,Cu通常在Pb、Zn、Ag、As、Sb两峰间出现一连续宽缓的波峰,通常在矿体前缘后尾错峰出现磁化率波峰,形成磁化率—Pb、Zn、Ag、As、Sb—Cu—Pb、Zn、Ag、As、Sb—磁化率异常分带;二是在矿体头部、中部、尾部同步出现Pb、Zn、Ag、As、Sb、Cu元素波峰,形成三峰现象,同时,在矿体前缘及后尾错峰出现磁化率波峰,形成磁化率—Pb、Zn、Ag、As、Sb、Cu—磁化率异常分带。上述异常特征可作为红层覆盖区隐伏矿异常特征标志。  相似文献   
10.
易慧  陈云华 《矿产与地质》2006,20(4):472-474
湘东(北)冷家溪群Au含量较高,是上部陆壳丰度的1.39倍;地层中的Au主要以硫化物相和有机相等易活动形式存在;地层中的Au呈偏峰和多峰分布,存在后期地质作用的叠加;矿体两侧存在较宽的Au负异常带;矿石、蚀变围岩、正常围岩稀土配分模式高度一致;矿石硫同位素组成与地层的十分接近。故认为冷家溪群为金的矿源层,可为金的成矿提供丰富的成矿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