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26篇
地球物理   73篇
地质学   5篇
综合类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引言震害的现实使人们认识到,解决地震预报的根本出路是从经验预报或统计预报转变为物理预报.但由于地震孕育是一个复杂的动力过程,目前还不能用适当的动力学方程(微分方程组)表示,不能用解析方法研究地震活动演化的物理机制.用地震资料及其它地球物理与地质资料重构地震孕育复杂动力系统,从理论上讲是可行的,但由于强震前较长时  相似文献   
2.
本文建立了比较精细的川滇地区三维有限元模型,数值模拟了川滇地区主要活动断裂的强震活动对于其他活动断裂潜在强震孕育进程的加卸载效应.  相似文献   
3.
按照地震学专业委员会学术活动计划,1987年11月20—24日在广西南宁召开了地震预报的地震学方法研讨会,与会代表54人,会上宣读学术报告共40篇。围绕着地震活动的分期和地震高潮期的判别标志,地震预报方法的实用化和开拓地震预报的新思路、新方法三方面专题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会议期间,邀请了许绍燮、高龙生、冯德益研究员分别以探索大地震出现的普适现象,地震学预报方法的一个侧面,地震活动高、低潮期的判定方法为题  相似文献   
4.
5.
一种高灵敏度的压阻式钻孔应变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定仑  陆远忠 《地震》1991,(6):61-67
  相似文献   
6.
带断层的细胞自动机模型及算法复杂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陆远忠  吕悦军 《地震学报》1994,16(2):183-189
用带断层的细胞自动机模型模拟地震活动, 得到一些具有普适性的结果。证实地震活动具有某些有序性, 说明断层的存在及相互位置都对地震活动总体特征有明显的影响, 并用自组织临界状态理论解释了模型各演化阶段的特征, 最后用算法复杂性分析了模型所产生的序列, 初步表明算法复杂性AC可以用作地震活动图象及其演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国家地震局曾于1983—1985年组织全国地震系统各预报方法的清理攻关,作为第一个阶段,对各手段观测条件的考查,资料可靠性的论证和震例的鉴别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同时对某些预报方法的效果也有了初步的估计。但是此次清理攻关工作应当是一项较长时期的任务。我认为,近一二年以上一阶段清理成果为基础,把制定各项方法预报工作条例作为主要内容,同时对八十年代预报研究现状作深入调研,对某些有可能较早  相似文献   
8.
地震空区与逼近地震ht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分析一些强震和中强震震例,指出通常所说的地震空区可分为两类。除了震前大范围、长时间、大震级的空区,这里称之为背景空区之外,还有可能出现震前较小范围、较短时间、较小震级的空区,这里称之为孕震空区.对这两类空区作了比较.我们发现在孕震空区的后期,孕震空区边缘往往会发生一个或一组较为引人注目的地震,本文称之为逼近地震.文中初步归纳了逼近地震的某些特征与主震的关系,讨论了用于地震预报的可能性.最后从断裂力学的观点初步探讨了孕震空区与逼近地震的成因机制。   相似文献   
9.
自六十年代中期开始,国内外对强震前出现地震活动空区现象的研究日益增多,也成功地根据空区观象预报了某些强震。但是,已报道的众多震例中,空区的形态、尺度及其形成时间很不相同,也很少给出判定地震空区的标志。甚至对同一个地震,不同的作者可能给出很不相同的几个空区,如图1 所示。  相似文献   
10.
直接余震和间接余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考察了1966年邢台大震后我国大陆上(只限东部地区,不包括台湾省)25个6级以上地震的余震序列,指出这些序列主震后三天内余震数量集中,衰减迅速,衰减规律与其后的余震有所区别;且这部分余震在时间上控制着以后余震的发展,在空间上已经大体勾划出余震区。根据这些特征,可把余震分为直接余震和间接余震两类。文中分析了直接余震的特点,统计了间接余震与直接余震的关系,并提出根据直接余震特点来估计间接余震,预报序列发展的想法。文中还初步探讨了直接余震和间接余震的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