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质学   8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1.
低温高压地质体因与地壳碰撞、俯冲等构造活动密切相关,长期以来一直是国内外地学界关注的研究对象。但由于受研究手段、分辨能力所限,对于呈微米纳米级微粒形式存在于低温高压微地质体(即矿物)中的成分、物相及其成因等问题的研究,至今仍是地学研究中的薄弱环节。随...  相似文献   
2.
木兰山蓝片岩中两种文石的产出特征及其动力学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文俞  刘嵘等 《地球科学》2001,26(6):568-573
微米-纳米尺度显微超显微研究表明,木兰山蓝片岩中存在微米级粒间文石和亚微米级文石包裹体,它们是木兰山蓝片岩快速折返动力学机制的证据。并指出木兰山蓝片岩区硬柱石和绿纤石等Ca-Al硅酸盐矿物的缺失与本区变质流体中CO2浓度较高和(或)岩石中含方解石/文石有关。  相似文献   
3.
木兰山蓝片岩中斜黝帘石—低铁绿帘石连生体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电子探针和光学显微镜联合分析表明,木兰山蓝片岩中存在斜黝帘石-低铁绿帘石连生体。界面区Fe、Al元素的线扫描曲线研究表明,(Fe,Al)类质同象替代为连生体界面共晶膜的形成机制。木兰山蓝片岩中斜黝帘石-低铁绿帘石连生体的确定,说明电子探针和光学显微镜联合分析可有效确定光学性质和化学成分均相近的微细粒连生体的组成矿物,其结果对认识木兰山蓝片岩的变质演化具有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赵文俞  刘嵘等 《岩石学报》2001,17(4):648-652
木兰山低温高压变质岩中的石英脉及其围岩的矿物组成,变质结构和界面特征的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探针研究表明,该石英脉为同构造重结晶脉,经历过低温高压变质作用,其变质温度压力条件与围岩矿物的形成条件相同,透射电镜亚微米纳米尺度分析表明,该石英脉中存在一种已部分转变成α-石英纳米晶的SiO2非晶相,且观察到类似于柯石英假象的胀裂现象。并认为SiO2非晶相的形成及其变化特征可能是大别山高压超高压变质带南缘蓝片岩的一次俯冲和快速折返过程的超显微证据。  相似文献   
5.
赵文俞  刘祥文 《矿物学报》1998,18(2):185-188,T001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技术测定了湖北大冶铁山矿床中的微米级葡萄石空间群。选区电子衍射几何构图法分析表明,该矿物系斜方晶系,衍射消光符号为Pn--晶胞参数为α=0.458,b=0.555和c=1.853nm。(100)和(301)方向的会聚束电子衍射花样研究表明,其空间群为Pncm。  相似文献   
6.
硅灰石制备二氧化硅材料过程中的多型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1Tr型硅灰石酸解形成二氧化硅材料过程中的多型转变和浸蚀方向。结果表明:1Tr型硅灰石在2mol/LHCl溶液中的酸解浸蚀方向严格受晶体结构控制,酸解初期晶粒首先沿{100}面方向浸蚀,结果导致衍射面的衍射强度增大;随着酸解时间的延长,[SiO4]单四面体与[CaO6]八面体共棱连接方向成为主要浸蚀方向,在XRD图谱中表现为d=0.298nm衍射蜂一直保持较大的衍射强度。特征衍射峰的相对强度变化特征表明.1Tr型硅灰石酸解形成二氧化硅过程中晶体结构发生了由1Tr型向2M型的多型转变,且酸解60min后的XRD图中各衍射峰的相对强度更接近于2M型硅灰石的衍射强度范围,其标志是d=0.299nm衍射峰成为最强衍射蜂。推测d=0.298nm左右的衍射峰强度在40min前主要来自1Tr型硅灰石的衍射面,40min以后变为2M型硅灰石的衍射面,并对1Tr型硅灰石的JCPDS 29-372卡片数据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木兰山低温高压变质岩中的石英脉及其围岩的矿物组成、变质结构和界面特征的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探针研究表明,该石英脉为同构造重结晶脉,经历过低温高压变质作用,其变质温度压力条件与围岩矿物的形成条件相同。透射电镜亚微米纳米尺度分析表明,该石英脉中存在一种已部分转变成α-石英纳米晶的SiO2非晶相,且观察到类似于柯石英假象的胀裂现象。并认为SiO2非晶相的形成及其变化特征可能是大别山高压超高压变质带南缘蓝片岩的一次俯冲和快速折返过程的超显微证据。  相似文献   
8.
纳米矿物学在某些低级变质地体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90年第一届国际纳米科学与技术会议在美国召开,标志着一个全新的科技领域正式诞生。纳米科学为许多传统学科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如纳米生物学、纳米催化学等的兴起。自80年代多种微束分析技术(如EPMA,SEM,AEM,TEM,STM,PIXE,SXRF...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