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6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海洋强国战略和"一带一路"政策的深入推进,对海图的设计和评价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已有研究中,对海图认知实验开展的针对性和精细度还不够,海图要素表达方式比较单一,社会效益不高,服务性不强.本文基于眼动实验,展开对专题海图点状符号要素的评价.通过不同款式符号的设计,结合不同任务对比分析实验数据,提出一种以点状符号为例的专题海图评价的量化指标和具体量化过程.  相似文献   
3.
正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指经国务院批准,在推进自主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发展方面先行先试、探索经验、作出示范的区域,是以优化的软硬环境为依托,最大限度地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聚集示范区域。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是提升产业和区域竞争力的基础。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用地需求与土地资源紧缺是一对长期矛盾。国外也有类似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科技园区(以下简称自创区),通过土地利用管控,引导产业园区建设发展,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培育特色产业集群。笔者拟从用地  相似文献   
4.
以新疆玛纳斯河流域为研究区,利用渐进式辐射传送模型(ARTM)计算350~2 500 nm光谱波段的雪面反射率。为了验证模型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在分析雪面反射率光谱特征的基础上,利用ARTM计算的不同下垫面雪面反射率的计算值与实测值对比分析,分别在下垫面为农田、裸土、草地的环境中对ARTM进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1)雪面反射率随着波长的增加总体呈下降趋势。在可见光谱波段,雪面反射率最高点接近于1;在近红外区,雪面反射率下降比较快;在1 400 nm以后,反射率整体较低,在1 800~2 500 nm,由于水汽和噪声干扰过于强烈,雪面反射率出现了比较密集的干扰波。(2)可见光波段,下垫面为农田和裸土环境中,受雪面结晶和雪面粗糙影响导致ARTM模型计算的雪面反射率与实况有不同程度偏差,但都满足偏差绝对值≤025精度要求;下垫面为草地环境中,模型在无坡度的情况下误差最小,随坡度出现会发生较小的误差,但最大偏差不超过011。ARTM模型计算雪面反射率可靠且有效。  相似文献   
5.
6.
断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地震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断层间相互作用产生的同震库仑应力改变入手,提出了断层间相互作用的触震与缓震效应,探讨了断层间的相互作用对断层活动性、断层未来地震潜势及余震活动分布图像的影响.从断层间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了大陆强震准周期丛集复发行为的可能的物理机制.认为断层间的相互作用具有重大的地震地质意义,在进行断层活动习性和断层地震危险性定量评价及余震分布图像预测时,应该充分考虑断层间相互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对海沟金矿的断层、节理进行野外和井下研究,应用赤平投影方法对节理产状进行统计与分析,确定研究区节理有6 个较为明显的优势产状,构成3 个节理系,并进一步确定了3 期变形作用的构造应力场。海沟金矿早期受到NW--SE 向伸展作用影响,使先存的近EW 向海沟断层发生左行走向滑移,在海沟断层上盘形成NE 向正断层组合,同时伴有含金石英脉的贯入; 中期受到NEE--SWW 向挤压作用,NE 向正断层组合和发育于断层之中的含金石英脉受到压扭性变形作用的改造; 晚期受到 NW--SE 向挤压作用,海沟断层表现为右行走滑的特征,NE 向断层组合再次受到挤压作用改造,同时形成NWW 向和NNW 向走滑断层,使早期形成的断层和含金石英脉受到变形改造而发生空间上的错位。3 期变形作用很可能是自白垩纪以来发生的,与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的俯冲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8.
地质熔体/流体是地球深部物质交换和能量传递的重要载体,其连通性主要用二面角来表征,实验研究地幔熔体的连通性对深刻理解地球深部熔体/流体的聚集、迁移、岩浆演化、早期核幔分异、解释地球物理观测到的低速高导异常等科学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地幔熔体连通性的理论基础、静态和动态条件下各种影响因素(温度、压强、成分、挥发分等)对部分熔融体系中硅酸质和碳酸质熔体以及金属熔体连通性影响的实验研究进展以及在地球科学研究中的一些应用进行了简单介绍和回顾,旨在让国内更多学者对这一研究领域有更深入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我组教师努力学习毛主席著作,以毛泽东思想为武器,不断改进教学的情况。我们通过教学实践,进一步认识到教学中“多”和“少”、“得”和“失”的辩证关系,从而更认真贯彻了“少而精”的教学原则,改变了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局面,破除洋框框、旧框框,敢于进行教学革新。在课程内容上,经过反复实践总结出各章节的共同规律,精简了教材内容;在教学观点上,纠正了过去把客观因素作为产生误差的唯一原因的错误观点,而强调了人的精神面貌的作用;在教学方法上,加强调查研究,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先个别后一般的认识规律,采取积极诱导,启发思考的方式进行教学,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铜官山岩体矿物学-矿物化学特征:岩浆结晶动力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皖南官山岩体开展详细地显微镜观察鉴定,利用电子探针和LA-ICP-MS技术对岩浆岩典型矿物斜长石、角闪石和榍石进行了主量和微量元素测定。显微镜鉴定表明,铜官山岩体中存在着大量的岩浆不平衡结构:如斜长石和角闪石嵌晶结构以及针状磷灰石等。这些现象的存在表明铜官山岩体在形成过程中曾发生过一次或多次岩浆混合作用。电子探针分析结果显示,斜长石的成分环带是震荡环带,而大尺度的震荡环带可能代表了大规模的岩浆混合作用;角闪石成分TiO2-Al2O3图解、CaO/NaO2-Al2O3/TiO2图解和Mg-(Fe2++Fe3+)- LiNaKCa角闪石成因矿物族三角图解指示铜官山岩体中角闪石很可能为壳-幔混合成因。LA-ICP-MS技术对主要造岩矿物的微量和稀土元素分析表明,角闪石很可能为幔源或壳幔混合源,斜长石可能为不同分异程度岩浆的混合形成。本研究比较明确地反映了铜官山岩体的形成过程中岩浆来源和结晶动力学过程,即壳幔源区的混合交代作用,与前人通过元素-同位素手段获得的信息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