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5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布泊盐湖"大耳朵"盐盘特征、成因及古环境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盐湖蒸发岩沉积是干旱内陆封闭盆地的主要成盐模式,其地表盐壳沉积特征、蒸发盐类矿物具有明显的分带性.罗布泊干盐湖,保存了完整的"耳轮"型环状沉积模式和演化序列,在世界干盐湖中实属罕见.通过对罗布泊"大耳朵"干盐湖区多级环状亚沉积环境下发育的盐壳地貌、沉积结构、龟裂形态、矿物组成以及地下卤水的地表排泄情况进行地面调查和实...  相似文献   
2.
目前,由空间数据引擎管理遥感影像数据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但在对多源遥感影像数据的合理组织和有效管理以及数据共享方面,还需要寻求更有效的方法。本文在分析不同遥感影像类型的基础上,结合罗布泊“大耳朵”地区研究的需要,设计实现了该区多源遥感影像数据库。讨论了逻辑上设计相同空间分辨率和不同空间分辨率的多源遥感影像数据存储的方法。即根据遥感影像数据的空间分辨率进行分类,并通过遥感影像元数据表建立多源遥感影像数据之间的逻辑关联来组织和管理影像数据的设计方法。该方法的成功运用,为多源遥感影像数据库的设计与建设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昆仑山黄土与中国西部沙漠发育和高原隆升   总被引:36,自引:3,他引:36  
昆仑山北坡黄土是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同期相关沉积. 对出山口河流最高阶地80多米厚的黄土古地磁和古气候记录研究表明, 昆仑山黄土形成于距今约88万年 前, 指出塔里木盆地现代形式环流格局与极端干旱气候和塔克拉玛干沙漠雏形大致于同时出现. 青藏高原、 帕米尔高原和天山山脉的隆起是导致上述过程发生的根本原因, 适应于高原隆升的大气环流变化是干旱化过程进行的机制. 随高原和周边山地的隆升, 中国内陆和塔里木盆地持续干旱化和沙漠化, 沙漠逐步扩大至今天规模, 并在距今约50万年前有一次突变,全球变化仅是叠加于这一变化趋势之上, 并在长期变化和冰期-间冰期旋回演化上, 均表现为西风环流越强, 降水越大, 但水热搭配似仍与亚洲季风区气候变化相似.  相似文献   
4.
不同灌水量对碱化土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陈冰  蒋平安 《干旱区地理》2005,28(1):103-106
碱化土壤上不同定额灌水量试验研究表明,电导率与可溶性盐是成正比关系,电导率、可溶性盐与pH成反比关系。灌水量对土壤总盐及盐分组成中CT、SO4^2-的影响较人;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表层土壤中HCO3^-增加,pH上升。灌水量必须大于一定的量才具有洗盐作用。  相似文献   
5.
6.
克拉玛依地区土壤速效微量养分空间变异特征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克拉玛依地区土壤速效微量养分的空间变异特征 ,并绘制了微量养分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 :土壤速效微量养分在整个研究区内均表现出中等变异水平 ,其变异性大小表现为 :速效Mo >速效B >速效Mn >速效Zn。除速效硼外 ,其它微量元素都表现出很强的空间结构性 ,速效Zn、Mn变程较短 ,分别为 8.7km和 5 .2km ,速效Mo、B变程较长 ,分别为 4 1km和 6 6 .4km。基于半方差函数模型 ,用普通克里格法对研究区土壤速效微量养分进行了克里格插值 ,结果表明 :速效Zn在研究区内普遍缺乏 ,速效B、速效Mn含量较丰富 ,而速效Mo含量在整个研究区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7.
围栏对新疆山区草地植被下土壤动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通过对新疆典型山区草地———高山草甸、亚高山草甸、高山草原和亚高山草原野外实地监测,比较了草原围栏内外土壤动物的类群组成、个体数量及生态分布,讨论了围栏这一人为手段对山区草地植被下土壤动物的影响:土壤动物多样性为围栏内高于围栏外,但是受构建时间的限制,围栏内外差异不显著。土壤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数的分布主要取决于草原植被、土壤有机质、土壤含水率等因子。  相似文献   
8.
再论罗布泊"大耳朵"地区的干涸时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收集前人考察成果及各类遥感影像基础上,通过实地调查,对罗布泊"大耳朵"地区干涸时间获得若干新认识。经过对1958年航片重新解译,认为根据1958年航测资料估绘,于1963年出版的罗布泊1:100 000地形图在"大耳朵"地区标注地物属性不正确,1958年干涸的环状盐壳地貌已经形成,未被洪水淹没。盐沙包137Cs分析结果表明,高约1 m盐沙包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含137Cs堆积层仅表层9 cm,证明1958年"大耳朵"未被洪水淹没。"大耳朵"地区干盐湖盐壳粉砂含量高达10%-30%,如此大量风尘堆积的存在,也说明其形成不可能在4~5年内完成。土壤下层湖积淤泥14C测定结果表明在剖面F01处全新世早、中期均为水淹没并植物茂盛,最上层位于深105 cm处淤泥距今3 000余年。罗布泊"大耳朵"地区除"耳心"在20世纪30年代还有水覆盖外,其余广大盐壳区主要是在全新世晚期,由西向东逐渐干涸,完成由淡水湖-半咸水湖-咸水湖-盐湖-干盐湖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种植苜蓿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通过对4年生苜蓿地和传统耕地(棉花)表层土壤分层(0~10,10-20,20-30cm)取样分析,从定量的角度研究了不同种植方式对表层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耕地相比,4年生苜蓿地在从未施用任何肥料的情况下,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均比每年都施肥的传统耕地高,且差异显著。与种植棉花相比,种植苜蓿可以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显著降低土壤中总盐含量以及氯离子含量,充分表明苜蓿具有改良土壤的特性。但是苜蓿地土壤pH值比棉花地的高,具体原因尚需进一步研究。本研究同时分析了种植苜蓿与传统作物(棉花)对耕层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是否存在垂直分布上的差异,各指标表现不一。  相似文献   
10.
罗布泊干涸时间讨论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罗布泊干涸时间过去被许多人认为是1972年,但美国近年公开的其第一代侦察卫星CORONA影像显示,它1961年已干涸:另据1958航测1963出版的1:10万地形图,被称为大耳朵湖区的罗布泊,有面积超过5000km^2的水面。据此认为罗布泊是1958一1961年间迅速干涸的。但通过水量平衡计算、盐壳特征及影像分析,对1958年淹没区如此巨大提出置疑。若置疑成立,那大耳朵湖区的盐壳及其在卫星影像上表现山的纹理,就可能不是在1958—1961年间由湖水的迅速干涸而形成。它可能是在更早的时期,例如是全新世晚期以来,由当时作为一个盐湖的罗布泊,逐渐干缩(干缩过程有反复)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