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7篇
  2009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通过对太湖底部沉积物中放射性元素U,Ra,Th,~(40)K及~(210)Po的测定,研究它们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研究结果表明,Th,~(40)K的分布是由湖边缘向湖中心呈减少规律,湖中心最低;U,Ra,~(210)Po则是由湖边缘向中心先是呈降低趋势,而至湖中心又有升高。前者以机械搬运及吸附等物理作用为主的陆源沉积物再分配。后者以溶解、还原、吸附、沉淀等化学作用为主,既有陆源,并有由地下水沿裂隙从深部搬运上来以及地下其他地质原因造成的放射性元素在湖中心的沉淀富集。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DZ地区应用氡管法、α径迹法、地面γ能谱法及水中铀含量测量等放射性方法探测天然气藏的依据和效果。根据放射性测量资料,圈出了DZ地区油气放射性异常(带)。对比结果表明:这些异常分布在地震勘探圈定出的DZ鼻状隆起上,后者被钻探结果证实为含天然气的构造,有力地说明放射性方法探测天然气藏的有效性。最后,根据放射性异常分布特征和地质资料,总结出断鼻天然气藏的放射性异常模式。  相似文献   
3.
石玉春  张光华 《铀矿地质》1994,10(5):294-301
本介绍了DZ地区应用氡管法、α径迹法、地面γ能谱法及水中铀含量测量等放射性方法探测天然气藏的依据和效果。根据放射性测量资料,圈出了DZ地区油气放射性异常(带)。对比结果表明:这些异常分布在地震勘探圈定出的DZ鼻状隆起上,后被钻探结果证实为含天然气的构造,有力地说明放射性方法探测天然气藏的有效性。最后,根据放射性异常分布特征和地质资料,总结出断鼻天然气藏的放射性异常模式。  相似文献   
4.
用放射性方法研究隐伏断裂构造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介绍应用氡管法、α卡法、α径迹法等放射性方法探测陈埝盐矿区以及光明油田区地下隐伏断裂构造的试验研究结果及方法的有效性.两个地区的研究结果证明了放射性方法不仅能探测埋深为几百米的断裂构造,也可查明深埋于地下1000多米处的隐伏断裂构造.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应用氡管法和α卡法探测张浦盐矿区的隐伏断构造。结果表明,该盐矿区存在有东西向及北东向两组断裂。根据观测结果推测出该区裂系统。  相似文献   
6.
王湘云  石玉春 《铀矿地质》1995,11(3):164-168
本文根据川中某地150km2范围内应用的7种放射性方法,在同一测点上获取的9个参数,共1902个测量数据,进行了统计分布特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7种放射性测量方法所获的原始数据具有3种统计分布类型──近似算术正态型、对数正态型、混合型。利用广义幂正态转换方法[1]将上述3种分布类型归结为一种分布──正态分布,获得了客观的区域背景值和异常下限值。为进一步的统计分析提供了一个较为合理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7.
对川中某地150km2范围进行了七种放射性方法的油气勘查测量,取得了1902个测量数据.利用R型因子分析对其中的五种方法、七项指标、1176个数据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因子分析能够提供圈定油气异常的组合信息,降低干扰、突出异常;为研究区今后的油气勘探指出远景区.  相似文献   
8.
石玉春 《物探与化探》1982,6(6):366-370,327
为了提高探测地下水的地质效果,近些年来国内外采用了放射性物探方法探测地下水,取得了较好的成果。目前采用的方法主要有γ法和α径迹法[1]。比较起来,α径迹法的灵敏度较高,探测深度较大,应用于寻找新构造(指晚期构造)裂隙水[2]的效果比γ法为好。  相似文献   
9.
笔者以安妥岭铜钼矿区为实例,重点介绍连续电导率成像技术(即EH4)在斑岩型多金属盲矿体勘查中的应用和效果.在结合以往地质、物探成果的基础上,根据EH4资料推测出了与侵入岩关系密切的F1、F3构造断裂带的位置、走向、倾向;探明了具有控矿作用的黑云母花岗闪长斑岩体的位置、埋深、形态等.根据EH4资料并结合当地地质条件确定钻孔位置,钻孔见工业矿体20多层,矿体总厚度达110 m,并且在350 m以下见到黑云母花岗闪长斑岩体.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