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2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合肥盆地位于华北板块东南缘,形成于华南、华北板块碰撞过程中。合肥盆地形成时表现为大别造山带向北逆冲形成的前陆挠曲盆地,早白垩世在区域伸展背景下转变为断陷盆地。中侏罗统圆筒山组是合肥盆地前陆挠曲阶段的沉积地层之一,主要表现为湖泊相沉积,与下伏的防虎山组典型的河流相沉积明显不同。为了获得圆筒山组更详细的物源信息,对肥西地区出露的圆筒山组紫红色粉砂岩开展了碎屑锆石LA-ICP MS U-Pb定年。定年结果显示,两个粉砂岩样品均获得了约2.0 Ga和约770 Ma两个主要峰值以及约2.4 Ga次要峰值。该特征与扬子板块锆石年龄分布特征几乎完全一致,指示圆筒山组物源应来自扬子板块。考虑到盆地地层的物源不应来自其周边隆起区分水岭的另一侧,因而推测圆筒山组物源应来自张八岭隆起中侏罗世时地表出露岩石。在燕山运动A幕影响下,下扬子地区发生逆冲褶皱活动,张八岭隆起发生明显隆升,上部岩石被剥蚀殆尽,仅保留现今出露的新元古代张八岭群及肥东杂岩,被剥蚀的岩石搬运沉积于合肥盆地内,形成圆筒山组。  相似文献   
2.
大陆俯冲带通常是由大洋俯冲带发展而形成的,因而大陆造山带内通常会同时记录大洋俯冲和大陆俯冲阶段的信息。位于中国中东部的大别造山带记录了丰富的三叠纪华南、华北板块陆—陆碰撞信息,但几乎完全缺失晚古生代大洋俯冲阶段证据。基于古生代地质事件相关岩石可能被掩盖于合肥盆地底部或在大陆俯冲过程中被运移至地幔深部的推测,针对合肥盆地中部出露的玄武岩和辉绿岩开展了详细的锆石LA-ICP-MS U-Pb定年和Lu-Hf同位素分析。测试结果显示,大蜀山辉绿岩和小蜀山玄武岩均获得了较多的晚古生代年龄结果,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338 Ma、270 Ma和349 Ma、273 Ma,鸡鸣山辉绿岩则主要表现为早白垩世年龄。这些基性岩浆岩中锆石年龄结果表现为连续分布的特征,2个最小的年龄结果指示了新生代基性岩浆活动的发生时间,其他锆石则来自于古老岩石的再循环。对高温条件下的锆石保存机制以及锆石来源的综合分析,可以得出合肥盆地基性岩中的晚古生代锆石来源于古特提斯洋俯冲形成的岩浆岩。三叠纪大陆俯冲阶段部分晚古生代岩浆岩被俯冲板片运移至地幔深部,而后在新生代太平洋板块俯冲过程中与深部地幔一起部分熔融而形成合肥盆地新生代基性...  相似文献   
3.
大别造山带在造山后发生了普遍的混合岩化作用和大规模燕山期岩浆侵位,并发生过明显的构造活动.为了获得混合岩化事件与造山后构造变形之间的关系,本文基于露头尺度的观察,将北大别单元分为三个区域:天堂寨岩体以北地区岩石变形主要沿混合岩分异形成的面理发生,罗田地区主要出露强烈各向异性变形的混合岩,岳西地区表现为两类混合岩共存.天堂寨岩体以北、岳西地区及罗田地区周缘区域混合岩均表现为石英GBM重结晶和长石SR重结晶;而罗田地区中心部位则表现出清晰的静态恢复现象.石英c轴组构分析表明,天堂寨岩体以北、岳西地区的样品记录了变形温度为650℃左右或更高的变形事件;罗田地区的两个样品中一个记录了高温变形事件,另一个则指示了后期的绿片岩相变形.定年结果表明,天堂寨岩体以北样品均得到较多的早白垩世年龄结果,集中分布在3个年龄段;罗田地区样品仅得到4个早白垩世年龄数据;岳西地区样品则全部获得了印支期变质事件年龄.本文研究表明,不同混合岩样品中均存在132Ma左右混合岩化事件记录,表明该时间是造山带范围内混合岩化作用的发生时间;而部分混合岩变形明显发生于亚固相条件下的现象表明岩石变形紧随着混合岩化作用出现.由此可以推断北大别单元混合岩构造变形的发生时间稍晚于132Ma混合岩化事件,再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可将变形时间限定在131Ma左右.而大别造山带造山后加厚地壳减薄的动力学机制更可能是北大别变质核杂岩拆离断层对上部地壳的切除及深部地壳的韧性调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