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质学   9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通过对大别地区不同超高压岩石和同一超高压岩石中不同变形期次石英的变形特征的研究 ,探讨超高压岩石折返时的流变学特征和状态。运用野外构造解析、组构分析、透射电镜和应变分析发现 ,除榴辉岩中静态重结晶石英外 ,其它超高压岩石中石英均发生了强烈的塑性变形 ,波状消光、变形纹、变形条带等极为常见。石英石榴岩中石英交叉滑移位错的发育 ,说明经历了高温位错蠕变 ,其代表的差异应力为Δσ =78.92MPa。石英脉的变形是超高压岩石折返到中地壳以后的角闪岩相退变峰期产物 ,其差异应力为Δσ =2 5 .2MPa。超高压二云母片岩中石英典型的糜棱结构代表的差异应力为 :Δσ =5 9.6 1MPa。大别超高压岩石可能是在构造应力比较低的情况下区域隆升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野外构造解析、透射电镜、岩组等手段,对大别山地区超高压岩石的变形表象及变形机制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研究,从而动态地建立了超高压岩石折返的PTtD轨迹。结果表明:超高压石榴橄榄岩经历了高温和低温两种变形,其中橄榄石中发育高温[001](100)和中低温[010](100)两种滑移系。超高压榴辉岩中绿辉石的位错构造发育,位错密度为4.98×10~7/cm~2。绿辉石亚颗粒的特征显示存在颗粒边界迁移和扩散蠕变。绿辉石的组构测定表明,绿辉石晶内塑性流动形成了[001]极密,该极密平行于线理,属L型收缩组构。组构对称型显示本区榴辉岩以共轴变形为主,由于应变分解,部分地区含非共轴成分。付林图解表明,绿辉石和石榴子石的变形均属于收缩型椭球,拉伸型应变,这与绿辉石组构测定结果一致。石榴子石位错密度为3.54×10~7/cm~2,部分地区的石榴子石发育动态重结晶及核幔构造等,形成榴辉岩相糜棱岩。另外根据不同超高压岩石中石英的位错密度或亚颗粒大小,计算了超高压岩石折返时各个阶段的应力大小。  相似文献   
3.
超高压变质岩中微粒金刚石的发现及其动力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强  焦述强 《世界地质》1997,16(1):23-29
概述了目前仅有的几个发现微粒金刚石的地区如哈萨克斯坦,挪威西部和我国中等部地的超高压变质岩的最新研究成果,并指出这些变质岩中微粒金刚石为变质成因,变质流体对微粒金刚石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碧溪岭超高压石榴橄榄岩的流变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焦述强  王强  谭子珊 《地球科学》1999,24(6):595-600
从组构、位错、滑移系及古应力计算等方面综合研究了大别山超高压石榴榄榄岩的流变学特征(1)对橄榄岩中单斜辉石和斜方辉石的且构分析表明,碧溪岭地区超基岩经历了塑性变形,形成了LPO组构:碧溪岭超基性岩的变形特征既淡类似于蛇绿岩,也不完全等同于幔源包体,它有十分独特遥变形的图象。(2)利用费氏台可观测到的滑移系有如下两种:「001」(100)为中高温滑移系,「010」(100)为低温滑移系,低温滑移系和  相似文献   
5.
大别超高压榴辉岩中绿辉石的组构与变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组构、位错及显微构造等方面研究了超高压榴辉岩中绿辉石的流变学性质。①榴辉岩经历了高温塑性变形,形成了绿辉石LPO组构。绿辉石的塑性变形除位错蠕变外,还可能包含其他机制,如扩散蠕变和GBM等。②本区榴辉岩的主期变形,以共轴变形为主;由于造山带内部应变分解,部分榴辉岩含非共轴应变分量。③弗氏台所测双晶面均为[100],这可能说明绿辉石在高温变形的基础上有低温变形叠加。④亚颗粒的发育是比较普遍的。但碧溪岭和双河地区的绿辉石变形表象并不一样。⑤分别对碧溪岭和双河地区的代表性岩石96DB-21和96D-23作了付林图解分析,结果如下:96DB-21,X:Y:Z=  相似文献   
6.
超高压榴辉岩中绿辉石组构测定及其流变学意义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绿辉石高温变形特征在很大决定了榴辉岩流变学表象,绿辉石变形显微构造和晶格优选方位(LPO)的研究是认识榴辉岩变形机制和动力学背景参数(应变,应力,应变速率)的重要途径之一,详细介绍了绿辉石LPO测定方法和步骤,报道了潜山县双河地区超高压榴辉岩中绿辉石组构初步研究成果及流变学意义,LPO测量成果表明:双河榴辉岩绿辉石组构(001)极密位于页理面附近,并于近平行线理L(010)环带垂直直于L(001)  相似文献   
7.
双相岩石流变学研究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自相容理论,Voigt-Reuss极限理论及显微构造分析方法3个方面说述了当前双相岩石流变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介绍了双相岩石流谱学实验的一些研究进展和存在问题;流动律合成的方法目前只有两种:Tullis的经验公式和Ji的迭代公式。  相似文献   
8.
基于GIS技术环境影响评价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金平  焦述强 《新疆地质》2004,22(4):395-399
环境影响评价是确保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重要环节,传统环境影响评价(EIA)有很人的局限性,地理信息系统(GIS)以其强大的图形与数据处理功能在EIA上的应用,显示了其巨大的优势,介绍了在其基础上提出的数据库、模型库、方法库与GIS相结合的环境影响评价信息系统结构框图,在国内外学对GIS在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又对GIS在EIA中的研究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大陆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研究及其动力学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介绍了大陆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Te)的概念及研究状况,并对其动力学意义作了探讨。大陆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不仅受板块热结构(热年龄)的控制,同样也受壳幔边界性质(拆离或耦合)、力学地壳厚度及其与地幔厚度比等因素控制,Te反映了地形、板块边力及岩石圈结构之间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