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质学   13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完成组网,除了传统测绘领域之外,目前北斗正在各行业普及,落实相关应用。本文针对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监测应用,从北斗原始观测值数据质量、定位精度两个角度探究输电线路电磁环境对北斗卫星监测数据的影响。长达23d的500kV输电线路北斗监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在强电磁干扰、无电磁干扰两种情形下,数据完整率差异小于1%,多路径效应差异小于0.1m,信噪比差异均小于0.3dBHz,周跳比差异均小于150;定位精度的相对差别小于5%。综合而言,输电线路电磁环境对北斗变形监测数据质量及定位精度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精确导航系统的鉴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初步探讨了精确导航系统鉴定试飞的新方法,介绍了由GPS相对定位得到的观测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法,求解飞机精确位置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矿石显微镜及单晶X射线分析方法,研究了攀枝花—西昌地区铁钛氧化物矿物的显微结构共生组合特点、各出溶相间的关系和分布方位以及不同岩石和矿石显微结构共生组合上的差异。业已查明它们受岩浆旋回和岩石类型所控制。本文指出了磁铁矿-钛铁晶石固溶体显微出溶结构可能是拐点分解经调制结构后的终期产物。  相似文献   
4.
通过1988—1990年对前期保存的岩心进行重新取样分析测试,发现了达到工业品位的金的赋矿有利地段。实物地质资料的二次开发对该矿的找矿突破起到了关键作用。此后开展的几次勘查成果,保守累计至少金属资源量达到中-大型规模,经济效益显著。对该矿的成矿地质特征及成因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找矿方向。该实例表明,随着找矿理论的不断深入,通过研究周边已知矿床成矿模式及控矿条件,运用相似类比方法,科学开发已有的实物地质资料,是实现找矿突破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方解石在成岩环境中的溶解度与地下水化学特征、温度等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通过CaCO3溶解沉淀反应平衡以及地下水中的Ca2+活度可以确定不同温压的地下水条件下方解石的溶解趋势。地下水溶液的pH值和温度是方解石溶解度最直接的控制因素。方解石溶解趋势可以通过CaCO3电离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ΔG)来判断:ΔG<0时,反应向溶解方向进行;ΔG>0时,反应向沉淀方向进行。根据方解石的水岩反应理论,对塔河油田34口井的奥陶系地层水进行了ΔG的统计计算。结果显示:塔河油田现今地下水条件有利于方解石的溶解,西部地区较东部溶解趋势强,北部地区溶解趋势相对较弱。这为定量了解塔河地区埋藏岩溶趋势及该地区的储层评价预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我国南方离子吸附型稀土矿产资源丰富,近几十年来,无序民采和商业矿采活动给矿区及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已极度威胁到当地农产品质量与人体健康安全。目前,寻找合适的矿山土壤与生态修复技术是国内外生态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与难点。本文在全面调研和搜集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阐明了采矿活动引起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评价了矿区居民的人体健康风险,总结了土壤修复与植被恢复技术在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区中的应用进展。最后结合各修复技术特点和场地条件展望了稀土矿区的未来用途,以期改善其恶劣的土壤与生态条件、促进稀土矿区环境与经济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7.
华南地区离子型稀土资源较为丰富,但地质背景高和稀土无序开采可能会导致部分区域出现土壤稀土元素含量大幅升高,对当地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威胁。本文以广东省北部某典型稀土元素高丰度区为研究对象,对土壤中Ce和La的富集原因进行初步分析,并采用污染负荷指数、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等方法评价其环境风险。结果表明,研究区西部区域浅层土壤Ce和La含量最高,均值分别约为170μg/g和89.9μg/g,远高于广东和全国土壤背景值。地质背景高是土壤Ce和La元素高丰度分布的首要因素,稀土无序开采是西部高丰度区土壤Ce和La元素含量进一步升高的重要原因。西部区域土壤的Ce和La元素的污染负荷指数为1.97和2.10,分别属于轻度污染和中度污染水平。研究区土壤Ce和La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分别约为0.37~3.79和0.18~6.15,远小于20,表明单一Ce和La元素对于当地的生态风险较小。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华南离子型稀土元素高丰度区的土壤污染成因分析和综合整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李朝晖  张虎元 《岩土力学》2012,33(10):3013-3019
废轮胎应用于岩土工程不仅开辟了废轮胎处置的新途径,还为解决岩土工程问题提供了新型复合材料。为了更好地模拟实际回填土受力工况,采用不固结不排水三轴试验研究了掺量为10%~50%的废轮胎颗粒与黄土混合物(以下简称GR-LM,granulated rubber loess mixtures)的剪切特性,考察了掺量、围压对剪切强度的影响。对试验结果进行了机制探讨。研究表明,所有GR-LM试样均表现出应变硬化特点,纯废轮胎颗粒在试验所有围压范围内呈近似线性的偏应力-应变特性;GR-LM应力-应变特性与掺量和围压有关,低围压下存在剪切强度增大的掺量为30%,其GR-LM强度高于其他各掺量混合土并略高于纯压实黄土的剪切强度;GR-LM剪切强度机制与GR-LM孔隙填充状态、基质土物理状态、弹性骨架颗粒有关,总体上随骨架颗粒的不同接触关系而表现出粉土与粒状土的强度特性,在剪切强度特性上体现出掺量与围压作用的相互耦合,而与压实粉土或砂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9.
利用1989~2018年ERA5地面太阳辐射资料,分析了不同季节主要大气环流特征指数与中国地面太阳辐射异常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春季,东亚槽位置对中国中东部大面积的地面太阳辐射异常有一致性的影响,其位置偏东时,地面太阳辐射异常显著偏少。冬季风强度和ENSO(El Ni?o–Southern Oscillation)分别对长江流域南北、中国南方东部和西部有反位相的影响。(2)夏季的影响因子比较复杂,NAO(North Atlantic Oscillation)和夏季风是两个较主要的影响因子,NAO对中国北方较多地区的地面太阳辐射异常的影响较为显著,而夏季风主要与江淮地区的地面太阳辐射异常相关联。当NAO指数偏大(小)时,北方大部分地区地面太阳辐射异常偏少(多)。当夏季风偏强(弱)时,江淮流域的地面太阳辐射异常显著偏少(多)。(3)在秋季,地面太阳辐射异常主要受到东亚槽位置、冬季风和NAO的影响,冬季风和东亚槽主要影响北方地区,当东亚槽偏西或冬季风偏强时,中国北方除东北地区外的大部分地区地面太阳辐射偏多。NAO主要与中国西部的地面太阳辐射异常关联,当NAO指数偏大时,西部地区北方地面太阳辐射异常偏少而南方大部分地区偏多。(4)在冬季,ENSO和冬季风是较重要的影响因子,但其显著影响区域并不对称。在ENSO负位相或冬季风较强时,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的地面太阳辐射异常显著偏多,而ENSO正位相或冬季风较弱最有利于中国南方地面太阳辐射异常偏少,但显著影响范围较小。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