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地质学   1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台活化与层控铅锌矿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介绍大多数层控铅锌矿床是产在半封闭沉积盆地碳酸盐岩中,属同生沉积成因。在地台活化时期,由于扬子地台西南缘从稳定地块转向活化。在构造-岩浆作用时期,火山喷气导致了金属聚积。因此,所有的矿床均表现出受超壳大断裂控制,这些矿床可认为是同生沉积-火山喷气成因。  相似文献   
2.
地台活化与层控铅锌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忻耕 《矿物岩石》1990,10(1):43-51
本文主要介绍大多数层控铅锌矿床是产在半封闭沉积盆地碳酸盐岩中,属同生沉积成因。在地台活化时期,由于扬子地台西南缘从稳定地块转向活化。在构造-岩浆作用时期,火山喷气导致了金属聚积。因此,所有的矿床均表现出受超壳大断裂控制,这些矿床可认为是同生沉积-火山喷气成因。  相似文献   
3.
康滇地轴东部宝兴—金阳铅锌矿富集规律与靶区研究,系四川省地矿局重点科研项目,采用招标投标形式定约,为时三年,以找矿实战为主,要求提供2—3个可供普查的大、中型矿产地。经川西北队(宝兴—汉源段)攀西大队(汉源—金阳段)两队通力合作,于1992年底顺利完成。经以胡正纲总工程师为领导,有科技处、地矿处以及各学科有关专家参加的验收小组认定,该项目圆满完成任务。  相似文献   
4.
康滇地轴中段东缘脉状铅锌矿床的地质特征及其成矿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曾描述了层状矿体,本文拟对本区的脉状铅锌矿床的成矿作用作一介绍。本区的脉状铅锌矿床是层状铅锌矿床在不同地质环境中成矿作用的延续,亦即是铅锌同生沉积(矿源层)在地壳表层的构造形变等地质作用下成矿物质的迁移转换所致。产出形式以脉状复脉状切交围岩,储集于次级褶皱的轴部破裂带、层间破裂带及束状断裂发育的构造角砾岩带内,  相似文献   
5.
康滇地轴中段东缘,是我国极有远景的一个铅锌矿矿带。长期以来,其矿床成因存在着热液与沉积之争。本文将根据区域大地构造演化,古地理环境,含矿岩系的岩石组合和岩性序列、矿物共生组合,以及铅锌元素的地球化学等特性,用“陆源汲取成矿论”的观点,阐明本区铅锌矿成矿机理,建立成矿模式,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6.
主动型大陆裂谷的发生发展是一个良好的成矿过程,就其内生矿产而言,早期为幔源型成矿元素的成矿(Cu、Ni、Cr、Pt),表现出亲硫性。随着地壳引张作用加剧,从封闭环境转为开放系统,亲硫成矿元素衰退,大量亲氧元素沉淀(Ti、Fe、V、P)。由于岩浆的分异演化,晚期的Nb、Ta、Zr、U、Th等碱性岩浆成矿元素富集。它们产出位置与裂谷作用发展的分层次堆积在主引张带上,为剌穿状、似层状或全岩型矿床,具对称分布,规模大,成矿的系列性,专属性明显,是值得重视的矿产带。  相似文献   
7.
“康滇地轴”中段前震旦系天宝山组,位于会理群通安组,力马河组之上,为一套火山—沉积岩系,其中火山岩属钙碱性系列,系岛弧晚期产物。该岩系Pb、Zn丰度较其他岩系高,广泛出现Pb—Zn地化异常和矿点。据研究,成矿与火山—热液活动有关,其成矿条件与日本岛弧黑矿型多金属矿床类似,因而有可能在该区找到黑矿型矿床。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从方铅矿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和晶体化学的一些特征来讨论攀西裂谷带铅锌矿床的成因。方铅矿中具有成因指示意义的元素是Bi和Sb,研究表明,在方铅矿中Bi/Sb>1000时,其成因为中—高温热液类型,在Bi/Sb<1时为低温型或层控式。因此可根据该比值来确定矿床成因类型及成矿温度。Bi和Sb在方铅矿中替代Pb时,方铅矿晶格有缺位,这一晶体化学特征可解释在方铅矿中Ag与Bi、Sb含量间不一定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曾忻耕  杨本锦 《地质论评》1965,23(5):404-406
四川西南部,康滇地轴中段东缘,铅锌矿床的成因历来存在着不同认识,现将笔者收集到的一些资料,就几个问题进行讨论。一、关于“隐伏花岗岩”问题康滇地轴中段东缘发育着震旦系、寒武系、奥  相似文献   
10.
四川安宁河东侧的新构造运动迹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曾忻耕 《地质论评》1965,23(2):95-102
近年来新构造运动已引起人们的重视,笔者在编图和野外工作中,触及部分资料,草成本文。在编写过程中,引用了四川省地质局第一区测队的资料,并得到张树铭、曾宪教两位同志多方提供的资料,邓明华同志帮助清绘图件,在此致以谢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