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地质学   4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刘艺萌  张藜  黄晓波  郑敬贵  徐伟 《沉积学报》2019,37(6):1280-1295
辽中凹陷北洼古近系东二下亚段发育14期湖底扇沉积。基于湖底扇类型划分,对不同类型湖底扇沉积控制因素、成因机制及不同类型湖底扇之间的时空演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合深水重力流沉积学理论,依据湖底扇水道发育程度、重力流流体性质,将研究区湖底扇分为非水道化-砂质碎屑流型湖底扇、非水道化-浊流型湖底扇和水道化湖底扇3种类型。非水道化-砂质碎屑流型和非水道化-浊流型湖底扇无明显下切水道,其中非水道化-砂质碎屑流型湖底扇整体富砂,非水道化-浊流型湖底扇整体富泥。水道化湖底扇发育明显下切水道,水道中发育砂质碎屑流富砂,水道外发育浊流富泥。物源富砂性及坡折带规模共同决定湖底扇沉积类型,含砂率大于30%的富砂型物源易形成非水道化湖底扇,含砂率小于30%的富泥型物源易形成水道化湖底扇。在富砂型物源背景下,当坡折规模较大时,因搬运距离远,砂泥分异充分,沉积非水道化-砂质碎屑流型和非水道化-浊流型两种湖底扇;当坡折规模较小时,砂泥分异不充分,只发育非水道化-砂质碎屑流型湖底扇。富砂物源滑塌为非粘性体,搬运过程中易与水融合,对底部呈片状冲刷,不易形成单一水道;富泥物源滑塌为黏性体,搬运过程中对底部冲刷集中,强度更大,易形成水道。  相似文献   
2.
中深层优质储层的发育通常制约着油气的富集程度。渤海海域秦皇岛29-2东构造钻遇物性极好的陆源碎屑和碳酸盐鲕粒、生物碎屑混积储层,对其控制因素开展研究对类似地区具有启示意义。通过岩芯观察、薄片、扫描电镜、电子探针、物性、全岩、同位素及流体包裹体等分析,系统阐述了秦皇岛29-2东混积岩的岩石学和储集空间等特征,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沙一二段混合沉积储集层包括含陆源碎屑—碳酸盐混积岩、陆源碎屑质碳酸盐混积岩和碳酸盐质—陆源碎屑岩3类,储层类型为高孔、低—特低渗型;孔隙主要为粒间孔、生物体腔孔和次生溶蚀孔隙。并讨论了混积岩优质储层的形成机制,认为咸化湖盆滨浅湖强湖浪作用下形成的富螺混积滩相、埋藏成岩早期白云石化和成岩中后期溶蚀作用是控制该优质储层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刘艺萌  杜晓峰  黄晓波  张藜  徐伟 《地球科学》2022,47(5):1669-1683
辽东湾坳陷新近系旅大5特稠油油藏存在储层高孔高渗,油水关系不统一,界面呈波状等特殊现象.通过油源对比、原油稠化分析、岩性相划分、孔喉类型分类等研究表明:旅大5油藏为次生油藏,原油为来自辽西南洼沙三段的低熟稠油,原油先期在东营组地层聚集成藏,受新构造运动破坏后再次运移至浅层,再次运移使低熟稠油进一步次生稠化,导致原油在浅层聚集前已稠化为次生稠油,为异常油水关系提供先决条件;研究区新近系发育辫状河相沉积,可识别出4种沉积微相、10种岩性相,沉积作用控制不同岩性相微观孔喉类型影响储层渗透性,进而决定稠油充注效能;油层间的砂砾岩储层主要为块状层理砾岩相和大型交错层理砂砾岩相沉积,喉道类型为中高排驱压力细喉道型,储层渗透率低形成物性封堵,限制次生稠油充注形成水层;次生稠油密度高、粘度大、流动性差,进入储层后难以及时和孔隙水置换形成水平油水界面,而是呈倾斜式由外部充注压力驱动“平推挤入”储层,充注过程中优先充注渗透率高的储层,充注停止后原油不再流动,此时低渗透储层未被充注,从而形成油水关系不统一、界面呈“波形”等现象.   相似文献   
4.
汞作为一种全球性污染物,一直是国际上热点问题之一。为了解汞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人体暴露危害的调查研究现状,在概述汞的高毒性、生物富集性、迁移性及国内外汞污染现状的同时,该文着重阐述了人体暴露于不同形态汞,无机汞和甲基汞环境下导致的健康疾病的研究进展;在分析汞的来源、存在形式及全球范围内的干湿沉降作用的基础上,总结了汞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机制及生物化学效应的表征,并就其对人类健康发展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