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1篇
地质学   4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饶阳凹陷下第三系层序类型及发育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陆相地层层序在地震剖面、电测曲线上的识别标志、岩石类型组合特点以及古生物等方面的特征,将饶阳凹陷在下第三系划分出了三个二级层序、十个三级层序。其中层序Ⅰ、Ⅱ为裂谷初始期湖泊层序,层序Ⅲ、Ⅳ、Ⅴ为裂谷强活动期湖泊层序,层序Ⅵ为气候层序,层序Ⅷ、Ⅸ、Ⅹ为河流层序。其中裂谷期湖泊层序可以划分为三个体系域,即低位域、湖侵域和高位域,而河流层序可划分为基准面上升体系域和基准面下降体系域,针对研究区目的层段所划分层序发育的特点,在层序地层单元划分和对比的基础上,对不同层序类型层序的发育模式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2.
饶阳凹陷古近系层序发育的控制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饶阳凹陷古近系层序类型和发育模式的基础上,根据层序的结构特点,对每种层序发育的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在沉积物供应速率变化不大的情况下,盆地基底的的沉降速率和沉降高峰期的时间决定着裂谷期层序的结构、各体系域开始发育和结束的时期。沉积物供应速率和可容空间变化的速率的比值决定着准层序组的类型,局部高速率的沉积物供应回在湖侵期发育进积式准层序组。气候的变化也是层序发育的控制因素,在干旱期,湖平面变化和层序的结构主要受气候控制。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计算机局域网为例,详细介绍了计算机局域网的建立,以及日常网络维护中常见故障和应采取的措施,可供网络工程设计、维护人员在安装和维护中参考。  相似文献   
4.
针对无人机影像光谱信息量不足导致的影像分割精度较低和同类地块过度分割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面向无人机影像的改进FNEA分割方法。首先,利用特征提取方法,构建原始RGB影像的不同纹理和植被指数特征影像;然后,基于改进分离阈值法选择最佳植被指数和纹理特征;最后,将最佳特征与原始RGB数据融合,采用FNEA算法进行影像分割。将改进FNEA方法与多种分割方法对比,结果表明改进FNEA方法的分割精度更高,同一地块内过度分割可得到较好控制,适合无人机影像的分割。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局域网络系统的建立、发展、改造过程,并对新网络系统的 设计方案、网络拓扑结构以及方案的实施做了较详细的说明。  相似文献   
6.
报道了2012年6月份桑沟湾藻华期间的浮游植物和纤毛虫群落结构,并对环境因子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发现,藻华原因种为一种直径为2μm左右的小球型藻类,细胞形态和粒径均与近年来在中国秦皇岛近岸海域频繁引发水华的超微型浮游植物相似。藻华发生期间,调查区海水中藻华原因物种细胞丰度高达109个/L,高于2011年同期调查区该物种藻华期间的细胞丰度(108个/L)。除藻华原因种外,其他浮游植物共鉴定38种,隶属3门23属,以硅藻和甲藻为主,优势种为:具槽帕拉藻(Paralia sulcata)、裸甲藻(Gymnodinium sp.)、圆筛藻(Coscinodiscus sp.)、长菱形藻(Nitzschia longissima)和太平洋海链藻(Thalassiosira pacifica)等。纤毛虫共鉴定3属5种,以砂壳纤毛虫为主,优势种为百乐拟铃虫(Tintinnopsis beroidea)。细胞丰度分布方面,藻华原因种从湾内向湾外逐渐降低;硅藻细胞丰度在位于湾口处的6号站位最高,并向湾内和湾外递减;甲藻和纤毛虫细胞丰度均从湾内向湾外降低,这分别由优势种裸甲藻和百乐拟铃虫的分布决定。分析发现,调查区藻华原因物种细胞丰度与海水温度和层化系数呈良好的正相关性,与盐度呈负相关性;与裸甲藻和百乐拟铃虫细胞丰度呈良好的正相关性,这两种异养微型浮游生物对藻华原因种的摄食能力值得探索。与历史资料的对比发现,调查区藻华期间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下降,群落稳定性降低。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陆架边缘海锰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利用隐色孔雀绿-高碘酸钠催化动力学方法,对2012-03和2012-07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调查航次采样的溶解态锰浓度进行测定。2012-03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表、底层水体中溶解态锰浓度没有显著性差异。2012-07底层溶解态锰浓度显著高于表层。溶解态锰浓度存在显著的季节差异,2012-07平均浓度显著高于2012-03的。春、夏季溶解态锰浓度在表、底层分布整体上均呈现出由近岸到外海逐渐降低的特征,表明近岸受到河流输入的影响。2012-03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溶解态锰基本表现为保守混合,2012-07盐度2~8海域表层发生明显的清除。两端元混合模型及相关性分析表明,该海域悬浮颗粒物(SPM)是溶解态锰的一个主要汇。此外,水团的物理混合是影响该海域溶解态锰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黄河内蒙古头道拐断面形态变化及其对水沙的响应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根据黄河上游位于弯曲一顺直过渡段的头道拐断面的多年实测水文、泥沙数据和断面资料,分析了断面对上游一系列水利工程在时间尺度上的调整响应过程.结果发现,头道拐断面的形态变化强烈受到上游水库运行的影响,在一系列水库投入运行后,河床粗化现象一直持续到三湖河口断面以下.头道拐断面悬移质泥沙中值粒径在水库运行后表现为先增大,然后减小,最后再增大的三阶段性特征,并且自1986年龙羊峡与青铜峡、刘家峡等水库联合运用以后,该三阶段性特征的变化幅度明显较只有青铜峡、刘家峡水库单独运行时段(1969-1986年)小.另外,自1987年以来,头道拐断面河道的横向摆动速率大幅减小,断面形态及位置趋于稳定,有利于当地百姓正常的生活和生产.  相似文献   
9.
分别于2013年8月和2015年8月对北极斯瓦尔巴德(Svalbard)群岛的王湾(Kongsfjorden)峡湾和海湾河(BayelvaRiver)等水域进行了调查,对水体中溶解氧化亚氮(N_2O)分布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13年8月王湾表层溶解N_2O浓度范围为10.95—13.32 nmol·L~(-1)、平均值为(12.47±0.71) nmol·L~(-1),海湾河表层溶解N_2O浓度范围为10.66—16.83 nmol·L~(-1)、平均值为(14.65±1.54) nmol·L~(-1); 2015年8月王湾表层溶解N_2O浓度范围为11.40—13.07 nmol·L~(-1)、平均值为(12.39±0.53) nmol·L~(-1),海湾河表层溶解N_2O浓度范围为9.38—15.45 nmol·L~(-1)、平均值为(12.99±1.98) nmol·L~(-1)。王湾西北部水体中N_2O分布受北大西洋暖水团输入影响,东南部受多条冰川融水输入影响;同时,沉积物可能通过反硝化等微生物活动释放N_2O。王湾水体中ΔN_2O和表观耗氧量(AOU)呈负相关性,表明微生物活动对王湾水体N_2O的产生和消耗贡献较小。2013年8月海湾河冰川融水中N_2O呈现不饱和特征(78%),受温度和水气交换影响,海湾河N_2O饱和度自上游冰川融水78%向河口逐渐增加至96%。受海冰融水稀释影响,王湾表层N_2O也表现出不饱和特征。2013年8月王湾表层N_2O饱和度范围为77%—98%、平均值为(89±6)%; 2015年8月王湾表层N_2O饱和度范围为90%—101%、平均值为(95±4)%。新奥尔松(Ny-?lesund)地区水体中N_2O饱和度主要与温度等因素有关,其不饱和的特征使该地区水体成为大气中N_2O的汇。  相似文献   
10.
于2014年10月和2015年6月对珠江口、南海北部陆坡区域溶解态铝的分布进行观测,探讨影响其分布及季节差异的主要因素,并以其作为示踪因子探讨潜在的陆源物质跨陆架输送途径。研究结果显示,夏、秋季珠江口盐度为0时溶解态铝的浓度分别为690.0 nmol/L和360.0 nmol/L,在淡咸水混合初期溶解态铝迅速自水体清除,夏季的清除率(55.8%)大于秋季(29.7%)。在南海北部陆坡区域,夏季表层溶解态铝浓度表现为沿纬线方向西高东低的分布特点,秋季则相反;夏、秋季底层溶解态铝浓度均呈现出随着离岸距离增加逐渐降低的分布趋势。秋季溶解态铝浓度的分布与盐度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表明其行为近乎保守,陆架混合水及黑潮次表层水等水团混合是影响南海北部陆坡区域溶解态铝分布的主要因素。并且以溶解态铝作为示踪因子发现,在21.6~22.2 kg/m^3密度面区间存在自陆架向陆坡方向的跨陆架输送。而夏季陆坡中部受到珠江冲淡水的影响出现低盐水舌,但溶解态铝的浓度相对较低,表现出明显的不保守行为。浮游植物的清除作用是导致夏季陆坡区域溶解态铝分布异常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