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通过病理对照分析,探讨CT、MRI对胰腺囊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胰腺囊性病变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分别采用CT、MRI检查,依据检查方法分为CT组和MRI组,对两组患者检查结果和病理结果比较、检查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MRI诊断假性囊肿、真性囊肿、囊腺瘤、囊腺癌、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瘤、癌变胰岛细胞瘤、实性假乳头状瘤与病理符合率分别为100.0%(13/13)、100.0%(16/16)、91.7%(11/12)、100.0%(7/7)、100.0%(6/6)、100.0%(3/3)、100.0%(3/3),CT诊断与病理符合率分别为84.6%(11/13)、93.8%(15/16)、100.0%(12/12)、85.7%(6/7)、83.3%(5/6)、66.7%(2/3)、100.0%(3/3);MRI诊断与病理符合率略高于CT诊断,差异不显著(P>0.05)。MRI组患者的检查时间显著长于CT组(P<0.01)。结论:CT与MRI对胰腺囊性病变的诊断率均较高,虽然MRI具有较长的检查时间,但其能够多方位成像,同时能够将更多的信息提供给临床对囊性成分的分析,特别是较为敏感的出血及囊性病变的大小、数量、范围、境界、成份、性质等,因此二者均具有一定特征性,建议临床结合应用。   相似文献   
2.
非饱和土热力学参数确定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非饱和土热力学的力学性质,必须建立能量守恒方程,表征能量的两个基本物理力学参数(体积比热系数和热传导系数)的确定是求解能量守恒方程的重要因素。对于不同颗粒组成的土体,对其干燥颗粒有效热力学参数进行了分析,对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相共存的热力学参数进行了研究,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较适合计算热传导系数的方法,并将此方法和体积平均法、自洽法及Hashin-Strikman方法进行了比较。经与试验结果对比表明:提出的方法能较好地描述非饱和土的热力学参数特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分析急诊主动脉夹层应用多层螺旋CT和超声心动图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经CT血管显像确诊的急诊主动脉夹层患者61例,对所有患者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查和多层螺旋CT平扫,对比分析两组诊断结果。结果:所有61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总体异常61例,主动脉瓣异常41例,主动脉弓部异常44例,胸、腹主动脉异常45例,冠状动脉异常6例。多层螺旋CT诊断的总体异常、胸、腹主动脉异常以及冠状动脉异常诊断率均为100%,相比于超声心动图的91.8%、86.7%及0.0%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主动脉瓣异常、主动脉弓部异常诊断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在诊断主动脉夹层时具有无创性、可重复性,且操作简便,能够对诊断主动脉弓部异常、DebakeyⅠ型主动脉瓣具有较高准确性。而多层螺旋CT相比于超声心动图具有更大优势,可进一步准确诊断胸、腹主动脉分支异常和冠状动脉异常等,具有更高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CT能谱诊断在肿瘤淋巴结转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对患者预后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经病理检查后确诊为恶性肿瘤的患者60例,按照的疾病发生部位将其分为淋巴瘤组、肺腺癌组以及胆管癌组,安排各组患者接受CT能谱成像检查,对比各组淋巴结在不同能量下的CT值,根据结果对患者进行预后判断,能谱的范围应保持在40~140 keV之间,梯度为10,对比不同组患者在同一能量下淋巴结中含水量以及含碘量的差异。结果:能量达70 kev时所呈的图像最清晰,此数值在各组患者中均适用,相同的能量状态下,各组患者转移性的淋巴结碘含量以及CT值大小关系为:淋巴瘤组>肺腺癌组>胆管癌组(P<0.05)。各组患者转移性淋巴结中的含水量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癌组的预后生存时间明显长于其他组(P<0.05)。结论:应用CT能谱进行肿瘤淋巴结转移患者的疾病诊断能够通过检测的碘含量判断疾病发生情况,不同来源的转移性淋巴结在70 keV下的CT值差异较大,可作为观察转移性淋巴结中的能量标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慢性重型肝炎并发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CT影像学特征,为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慢性重型肝炎并发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氟康唑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CT影像学特征。结果:所有92例慢性重型肝炎并发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共培养出176株病原菌。两组菌种均以假丝酵母菌属所占比例最高,对照组为44.44%,观察组为41.05%,其次为曲霉菌属,两组患者中所有病原菌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结节、磨玻璃影、网格或线样及胸腔积液比例相比于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中42例为曲霉菌属感染,35例为假丝酵母菌感染。假丝酵母菌与曲霉菌属感染患者在结节类型及个数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重型肝炎并发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行CT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假丝酵母菌属及曲霉菌属为主要病原菌,且各病原菌感染患者的CT影像学特征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幕上及幕下脑室内中枢神经细胞瘤的CT及MRI影像学表现。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5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9例中枢神经细胞瘤患者,使用GE Highspeed CT/i,对所有患者进行CT平扫;使用GE signa Twinspeed 1.5 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对所有患者进行MRI平扫,观察39例中枢神经细胞瘤患者幕上及幕下脑室中肿瘤的具体位置、大小、形态,对比CT检查的表现与MRI检查的表现。结果:在39例中枢神经细胞瘤患者中,13例位于右侧侧脑室,9例位于左侧侧脑室,11例患者的双侧侧脑室皆有肿瘤,另外6例患者的双侧侧脑室及三脑室皆有肿瘤;39例患者的肿瘤平均大小为52 mm;36例呈不规则分叶状,3例肿瘤边界模糊;部分肿瘤存在不同程度的钙化现象。结论:中枢神经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的部位及特征性较为典型,通过CT扫描以及MRI扫描,均能有效地检出中枢神经细胞瘤,而MRI影像学检查,能够有效地提高对中枢神经细胞瘤的诊断准确率,检查结果优于CT检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