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地质学   4篇
  200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锡矿山锑矿床的硅化作用及其形成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笔者认为锡矿山锑矿床的含锑岩石为硅化之碳酸盐岩及细碎屑岩,根据原岩的变化程度及硅化成因、强度等特征,硅化岩石可划分为二个大类及六个亚类;根据硅化新生石英的晶形,沉淀顺序和方式,及与其他矿物的关系等,将交代石英划分为七个世代,归并为三个交代阶段;并利用不同世代的交代石英的氧同位索特征、包裹体的温度及包裹体成分,探讨成矿溶液中硅质来源、迁移条件、沉淀方式,探讨锑矿化与各硅化阶段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湖南省锡矿山锑矿床的成因探讨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锡矿山锑矿床成因的认识存在着三种基本观点,即层控、沉积—再造和中—低温岩浆热液。笔者近年在锡矿山工作,就野外观察、室内研究,以及包裹体测温及其成分分析,硫、碳、氧稳定同位素等资料,认为锡矿山锑矿床具有多阶段、多来源的特点。矿床早期成矿阶段(主要阶段),其矿源和介质源主要来自混合岩浆水(极少量的硫来源于围岩);晚期成矿阶段,由于天水的大量渗入,氧、碳、硫等具有混合来源的特点。锑因在围岩中的丰度极低,故仍主要来自混合岩浆水。因此,我们按主要成矿阶段的主要矿质来源来确定矿床成因,锡矿山锑矿应属中—低温混合岩浆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3.
滑脱构造     
刘焕品 《湖南地质》1989,8(2):77-77
1880年前,阿尔卑斯山的岩石被认为是原地沉积的。其后,Bertrand(1884)、Lugeon(1901)发现它们是从原始沉积区迁移来的,Heim(1919)提出这种位移是与大规模的冲断层和平卧褶皱作用有关,这样就逐渐形成了推覆体(nappe)和推覆构造(nappe structure)的概念。Bertrand与Heim把推覆体理解为“一个平卧褶皱的下翼断开而形成的”,并描述了褶皱推覆体(fold nappe)和简单的逆冲推覆体(thrustnappe)。 20世纪30年代、特别是70年代以来,世界上掀起了研究推覆构造的热潮,相继在落基山、侏罗山、札格罗斯山、阿巴拉契亚山、加里东山及喜马拉雅山等地发现了推覆构  相似文献   
4.
刘焕品 《湖南地质》2000,19(1):19-24
本文从资水流域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当前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上游蓄水、中游治旱、下游防洪、陡坡还林、缓坡改梯、改革低产、优化结构、持续发展的综合治理方针,并具体规划了该区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总体和近期目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