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1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行《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应增加观测海市蜃景和地光两种天气现象;观测天气现象时以“视区内出现”为准存在一定局限性;尘卷风、飑的定义在观测中的一些问题以及观测簿纪要栏的记载有必要改进。  相似文献   
2.
在气象工作中观测能见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鉴定大气透明度,即气象能见度剔除了光学能见度的其他制约条件,只受大气透明度一个因子的影响。现行《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及其他气象书籍中关于气象能见度的定义意义基本相同。这些定义的核心是:能见度是视力正常的人在当时天气条件下能够看到或辩认目标物的最大距离。尽管《规范》和某  相似文献   
3.
地面气象观测有些项目只能根据定义,依据经验和成因,用定性的标准由观测员目测估计。但由于主观因素较多,使得目测项目的观测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成为地面气象观测业务工作中的难点。本文就如何减小和尽可能消除云、天项目的观测误差,提高目测水平,谈些看法和同行们商榷。  相似文献   
4.
统计表明,兰州冰雹是小概率事件,年降雹次数有减少趋势,季节变化为6、9月双峰型,主要降雹时间集中在午后.雹云入侵路径有准定常性,可分为北、中、西、南4路,雹云移动路径是连续的,但冰雹落区不连续.境内永登西北部是冰雹高发区,红古西部、皋兰北部、榆中北部、市区、榆中南部山区等地是冰雹多发区.  相似文献   
5.
我国东部季风区冬季气温的气候变暖特征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我国东部季风区375个测站1961-2006年平均地面气温资料, 采用线性趋势分析、EOF, REOF, MannKendall、小波分析等方法, 分析了季风区冬季气温异常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我国东部季风区冬季气温增温明显, 近46年增温率为0.39 ℃/10a, 增温率从南向北增大, 黄河南部气温的稳定性高于北部, 增温不显著的区域主要在季风区的南部, 川东和云南局部有显著的下降趋势。根据REOF分析将该区冬季气温异常细分为南、中、北部区3个分区, 各区气温异常变化存在准5年和22年周期, 从20世纪70年代初期开始气温转为上升, 普遍在1986-1987年发生了突变, 在21世纪初气温开始回落。异常偏暖年大部分出现在1990年以后。  相似文献   
6.
韩通  陈少勇  乔立 《干旱气象》2009,27(3):220-226,244
对祖厉河流域近50 a 降水资料的分析结果表明:祖厉河主流域区等降水量线纬向分布特征明显,降水量随纬度增高而减少;在流域南部和东北部高度差大的地方,降水量随高度增高而增加;受地形影响,祖厉河中下游有一条干舌自西北向东南伸到流域东部边缘,与周边区域相比,干舌区降水偏少90~140 mm.近50 a祖厉河流域降水显著减少,区域平均减少106.4 mm.小波分析表明,25 a以上和10 a左右的降水变化周期很明显,目前处于偏少期;区域平均降水量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减少,1986年发生了突变,之后迅速减少.流域内降水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夏季降水最多,占年降水的55%,春、秋季均占年降水的21%,冬季占年降水的3%;春、夏季降水减少不显著,秋季降水减少显著,但进入本世纪,秋雨开始增多,冬季降水有不显著的增多趋势.中下游过度垦殖及河流源头过多的小水利工程等人类活动造成地表状况变化,降水有加剧减少的迹象;流域外大量调水虽然对降水不足有相当的补偿作用,但地表调水显然没有使流域内的天然降水量增加;地表植被增加和人类活动对地表影响较小的区域降水减少比较缓慢.  相似文献   
7.
小型蒸发误差原因分析和对策韩通(会宁县气象局会宁730700)小型蒸发器观测简便,蒸发量资料积累时间较长,但小型蒸发器所测得的蒸发量与实际蒸发量之间有一定误差。本文就引起小型蒸发器蒸发量(以下简称小型蒸发)误差的原因进行初步分析,并探讨改进措施。1误...  相似文献   
8.
韩通  王广玉 《气象》1996,22(6):39-41
现行云量观测各种误差较大,本文提出了天空(即天空视野)为半球形,把无法器测的云量转换成可以器测的云块视高度和视宽度角的测量,利用数学方法定量计算云量,以减小观测误差,提高观测精度。  相似文献   
9.
海草床可以为海洋动物提供产卵、索饵、繁育等场所。目前, 海草床面积急剧下降, 其中我国关于虾形草属(Phyllospadix)海草的研究相对较少, 对于虾形草主要繁育载体种子的描述、显微观察和萌发过程方面存在较多空白。本研究以红纤维虾形草(Phyllospadix iwatensis)为研究对象, 对其生长环境、种子外部特征、内部结构、萌发过程等进行了定性定量描述。结果表明, 虾形草果实种子对于海洋环境有着外部形态与内部结构的适应性, 外部形态特点包括独特的果序和果实形状, 以及翅状结构和内侧鬃毛, 其中果序呈弯虾形, 平均长度3.4cm, 果实呈马掌形, 直径3~4mm, 内部结构特征包括胚乳占比大、果皮种皮解剖结构复杂等, 具有作为海岸带植被修复工具种的优势。本研究补充了目前对虾形草等海洋沉水植物种子的研究资料, 为虾形草海草种质库保护与海草床修复提供了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气象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原有的气象技术装备保障体系难以适应新形势、新业务的问题日益突出,突出表现在保障体系建设滞后、保障业务能力不高、研发与能力储备不足、保障管理手段落后等问题,特别是随着气象技术装备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技术装备保障队伍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化气象观测系统要求。因此要加强建设国家级牵头,省级为主体的技术保障体系,区域中心要发挥区域协调作用,发挥地市一级的作用。在建设中要明确技术保障管理层面与技术保障业务层面的关系;针对不同气象设备和技术要求,采取不同的分层保障方式;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技术保障的科技含量;以我为主开展气象技术装备保障;技术保障要体现超前性与全程性;技术指导和维护维修要体现分级性,高度重视气象装备日常维护工作。同时在思想观念、业务分工、研究型业务等方面开展进一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