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1篇
  2024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碎石桩和不排水桩联合使用的组合型复合地基,既可以提高地基承载力,又可以加快土体固结,对处理饱和软黏土地基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基于双向渗流的轴对称固结计算模型,考虑中心及外围碎石桩的体积压缩、桩体施工的扰动效应,建立了组合碎石桩-不排水桩复合地基固结微分方程,采用解析法推导了附加应力随时间和深度变化下的组合桩复合地基固结解析解,包括碎石桩、桩间土的平均超静孔隙水压力解和复合地基整体平均固结度解。进行退化研究,并与已有解分析对比;验证了此解的正确性,且通过参数分析研究了复合地基的固结性状。结果表明:复合地基底部附加应力越小、碎石桩与不排水桩布置越密集,固结越快;碎石桩施工的扰动效应对复合地基影响大于不排水桩;忽略碎石桩体积压缩的影响会高估复合地基固结速率,且桩径比越小,误差越大;理论解预测的复合地基固结度与实测值拟合性较好。  相似文献   
2.
框架隔震建筑设计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的有关规定,介绍了框架结构房屋的隔震设计方法。为方便工程技术人员了解和掌握隔震技术的应用,以框架结构为例,指出了采用隔震技术的设计要点和步骤,并给出实例来具体说明。  相似文献   
3.
建筑结构基础隔震标准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收集整理了世界主要国家(如中国、美国、日本以及欧洲的国家)最新修订的建筑结构规范中对建筑结构基础隔震标准化研究的情况及具体规定,并做了相互的对比分析,内容包括:基础隔震的设计标准、产品标准与维护标准等。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指出了建筑结构基础隔震标准化进程中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以及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2013年4月20日的芦山7.0级地震是继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特大地震之后,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上的又一次大震级逆冲型地震.与汶川地震相比,芦山地震的发震断层没有地表出露,断层的滑动角更大,其逆冲性质更强烈.本文挑选了芦山地震中断层距小于200km的45条强震动记录,基于地震动衰减关系进行统计分析,对比了上盘和下盘台站地震动参数相对于衰减关系的对数残差.结果表明:芦山地震的上下盘效应明显,近断层上盘地震动的高频成分要高于同断层距的下盘;上盘地震动衰减要明显快于下盘.地震动衰减关系用简单的一个距离参数很难描述近场断层尺寸效应的影响,也很难模拟地震动上下盘效应.因此,在近场强地面运动模拟中,应多考虑有限断层模型,以模拟断层的尺寸效应.  相似文献   
5.
近断层地震作用隔震结构研究现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速度脉冲、竖向地震动和上下盘效应等近断层地震动特性的研究成果,综述了近断层地震作用下隔震结构动力响应的研究现状。对当前近断层隔震结构地震响应研究和抗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指出考虑近断层的速度脉冲效应、竖向地震动特性和地面运动不一致性以及结构P-Δ效应等因素影响,将成为隔震结构动力反应分析和结构抗震设计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建筑结构基础隔震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详细地阐述了基础隔震的基本原理与特性,分析了隔震体系的类型及其特点。提出了隔震结构基于位移设计的设计指标和设计准则,并给出了设计步骤和实例。  相似文献   
7.
收集整理了世界主要地震国家(如中国、美国、日本等)最新修订的建筑结构规范中关于建筑结构基础隔震的设计标准的情况及具体规定,做了相互的对比分析。通过分析认为,我国在结构体系方面,应开展层间隔震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在结构设计方面,应进一步研究考虑P-△效应、竖向地震作用对隔震建筑的影响,以保证隔震建筑的安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