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地球物理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1.
2.
通过分析长沙井数字化水位对国内外大震的同震响应特征,我们发现:长沙井水位对不同地震表现出不同的同震响应形态,一般以振荡型为主,有时候表现为阶变型和脉冲型,表明单口井对多个地震的同震响应形式并不相同.我们认为,同一井孔在不同地震中表现出复杂的同震响应现象可能是受本地区局部应力状态发生改变的影响,也可能是由于一些大震之后井-含水层系统的水动力条件与含水层参数发生变化所引起.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收集整理三河—平谷地震区的地震目录、GPS测量和周边台站的地电、地磁、地下水、水温及钻孔形变观测资料,绘制了相应的图件,对该区的地球物理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区内夏垫—三河附近小震活动频繁,震源深度较浅,地震活动明显受断裂构造控制;周边台站的电、磁、水、温和形变在地震发生前后大部分有前兆异常现象,且特征各异,其特征和异常与三河—平谷地震区的构造运动及该区的地震活动有着密切关系,这些地球物理场特征可为今后的台站观测提供基础,将各方面的特征综合考虑,会对地震前兆信息的观测和识别具有一定的意义,进而为该区的地质构造运动特征、地震监测预测和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地质和地球物理方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地震波形及频谱特征与震源机制解结果,对湖南涟源ML 3.8事件类型进行分析判断,结果显示:本次事件波形与天然地震特征相似;频带分布较宽,集中在0—10 Hz,具有天然地震的频谱特征;主破裂面走向与地震烈度等震线长轴方向及附近断裂走向大体一致。此次事件处于华南地区新增粤闽赣湘NW向地震条带内边缘,故判定为天然地震。事件类型的正确判定,对湖南乃至华南地区的地震研究及地震活动趋势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基于435个地震的1580条P波数据,通过综合震源机制解方法,根据地震与网格点之间的距离不一样来确定P波符号的权重,反演得到了湖南地区0.2°×0.2°的二维构造应力场.相较以往利用震源机制求解应力场的方法,该方法不仅能直接采用P波初动资料反演应力场而略去计算震源机制的中间步骤,而且能够尽可能多地使用本地区小震P波数据对应力场方向进行限定.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湖南地区综合震源机制解总体分布特点为逆断型和不确定型;P轴倾角近水平,方位具有一定的分区性,总体上呈NWW-SEE向;T轴倾角偏高,方位在局部地区变化较大,统一性相对较差;湖南地区整体上受NWW向的挤压应力,对该区的活动断裂具有一定的控制,这或许也是该区地震多发生于郴州、娄邵、湘西州所构成的NW向空间条带的主要原因之一;湖南地区主要受菲律宾海板块NWW向的推挤作用,其次才受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的影响,西面虽受印度洋与欧亚板块的水平碰撞,但由于碰撞主要引起青藏高原向东扩张,同时又受到云贵高原的阻隔,其影响至本区已大为减弱.  相似文献   
6.
从自然环境、人为因素、观测技术系统和地球物理事件等方面总结长沙井水位在日常观测中可能遇到的干扰因素,分析不同干扰因素对长沙井水位观测数据产生的影响,归纳其干扰特征.结果表明,长沙井水位受到的自然环境干扰主要有气压、降雨和雷电等;人为干扰主要包括更换仪器、井房改造、清理排水管路和调节气氡进水量等;观测系统干扰主要为排水管堵塞和供电故障;地球物理事件干扰主要为同震响应.不同干扰因素引起的干扰特征各不相同.本次研究不仅能够提高对非地震前兆异常的识别能力,同时还能够促进对地震前兆异常信息的有效提取.  相似文献   
7.
基于小波包变换和峰度赤池信息量准则(AIC), 提出了一种新的自动识别P波震相的综合方法, 即小波包-峰度AIC方法. 首先对由加权长短时窗平均比(STA/LTA)法粗略确定的P波到时前后3 s的记录进行小波包三尺度的分解与重构, 分别计算每个尺度重构信号的峰度AIC曲线并将其叠加, 叠加曲线的最小值则为P波震相到时; 然后对原始地震记录进行有限冲激响应自适应滤波以提高信噪比和识别精度; 最后将小波包-峰度AIC方法应用到合成理论地震图及实际地震记录的P波初至自动识别中. 结果表明: 初至清晰度对识别精度的影响比信噪比对其影响更大; 与单独使用加权STA/LTA方法和峰度AIC法相比, 小波包-峰度AIC法具有更强的抗噪能力, 识别精度更高; 当初至清晰时, 小波包-峰度AIC法自动识别与人工识别的P波到时平均绝对差值为(0.077±0.075) s.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