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地球物理   8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1.
地震社会学及地震对策研究是我国地震工作的四大任务之一。为了深化这一研究领域的发展,1987年7月,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在吉林省吉林市召开了“新三论”、社会学与地震对策学习讨论会。地震系统14个单位从事地震社会学研究的有关人员共46人参加了会  相似文献   
2.
3.
在成功预报的海城地震之后发生的唐山地震,为什么未能预报?这是大家十分关心的问题.地震一般发生在15公里左右的地壳中,人类目前还无法直接探测震源深处的情况;一个大地震在同一地区重复发生的周期在百年甚至千年以上,人们从事地震预报实践的机会很少;另外,地震预报是世界上的科学难题之一,甚至比癌症更难攻克.自1966年邢台地震以来,我国开展了地震预报的探索和研究,已取得海城、松潘等大地震和南黄海地震安全预报的成功事例,预报水平处在世界前列.但是,预报尚处在探索、经验阶段,人们还没有认识和掌握地震孕育、发展、发生的规律,未能找到震前必然出现而无震情况下不出现的“必震前兆”,未能掌握不同震型、不同地区的地震前兆规律.因此,目前的预  相似文献   
4.
地震次生灾害一般指地震强烈震动后,以震动的直接或间接破坏后果为导因而引起的一系列其他灾害。在地震灾害中,次生灾害是极其普遍的、严重的。目前,地震的次生灾害主要有:火灾,毒气、细菌和放射性污染,“盲目避震”造成的摔、挤、踩等伤亡,崩塌、滑坡和泥石流,水灾,海啸等。随着城市生产力的发展,一些新的次生灾害可能出现,如高层建筑的“玻璃雨”灾害,信息储存系统的“记忆毁灭”灾害等。本文在总结我国一些地震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参考国外一些地震资料,按城市地震次生灾害,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地震水灾和地震海啸灾害四个部分,概括分析了各种次生灾害的成因及特点,阐述了震前预防、震时紧急处理、震后救治的各项对策。  相似文献   
5.
文章探讨了地震预报的内涵、外延,分析了近年来社会上出现的因地震预报而带来的社会经济影响的原因,提出了加强地震预报公共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1978年以来,张道口地电台电阻率呈现出规则的年变化(图1),与季节性气温变化较为一致,气温上升,电阻率增大,气温下降,电阻率减小。经回归分析,两者的相关系数一般在0.80以上,温度系数为0.010~0.015欧·米/度。  相似文献   
7.
利用航空摄影进行震害调查的精度估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统计了我国近30a以来历次地震中主要震害目标的尺度和在各尺度段的概率,由目视判读原理讨论了在各种比例尺航片上对主要震害目标判读的概率。根据震害调查、损失评估要求和航空摄影的特点,建议在城市、乡镇和乡村等地震区的震害调查中,分别选用1:10000、1:20000、1:30000的航摄比例尺,并根据震区的地形条件和经济状况予以调整。最后,讨论了利用航空摄影进行震害调查的误差来源,估计利用航空摄影方法对主要震害目标调查的精度可达80%  相似文献   
8.
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级地震是一次罕见的城市地震灾害。本文通过救灾工作事例概述了震后的自救互救,抢救压埋人员,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空中与地面交通运输、供水、供电、通讯工程等的抢通与修复,安置群众生活,社会治安,现场地震工作,以及恢复生产和重建家园的对策。实践表明,强烈地震突然发生后,灾区军民迅速采取自救互救等应急行动是有效的。对如此严重的地震灾害迅速由国家采取对策,组织大规模救援工作,对及时控制灾情,保持社会安定和保障群众生活,恢复经济,加快重建步伐等是具有极其重要作用和意义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