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8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文章通过DYYZ-Ⅱ型自动气象站出现的一次气温、地温数据缺测故障,分析了DYYZ-Ⅱ型自动气象站出现测温故障时的故障排除过程与排除思路,为保障技术人员在处理此类故障时提供了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2.
明安沙被位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明安川内。由于使用方法的不同,导致不同学者对其范围、属性的认识存在分歧。文章借鉴前人相关研究成果,利用高分辨率卫星遥感结合实地考察的技术方法,基于沙被指数和实地考察数据对明安沙被的范围进行了划定,并对其属性进行了简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明安沙被西邻乌梁素海湖滨,东至昆都伦河西侧农田,南达乌拉山北麓丘陵下部,北抵白音察罕山南侧农田,东西长92.23 km、南北宽31.90 km,面积为951.45 km2;明安沙被位于半干旱荒漠草原区,属于沙地性质,而不是沙漠,应更准确、更具体地称之为明安沙地。同时,讨论了沙被边界划定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规模较小沙被的研究与保护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4.
利用1979—2013年内蒙古73个旗县气象站资料、历史干旱资料、马铃薯产量数据和社会属性数据等,通过内蒙古中西部和东部地区全生育期的降水负距平百分率与相对气象产量二者建立的回归方程,结合农业干旱等级和降水距平百分率气象干旱等级国家标准,得到了马铃薯轻旱、中旱和重旱的等级指标,确定了干旱致灾因子的危险性,结合承灾体的脆弱性、孕灾环境的暴露性和地区的防灾减灾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内蒙古马铃薯干旱风险进行评估与区划。研究结果表明: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鄂尔多斯市东北部、呼和浩特市南部和北部、乌兰察布市大部和锡林郭勒盟南部地区,所占面积比例为19.1%;中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呼和浩特市部分地区、赤峰市中部和南部、通辽市西北部、兴安盟东北部、呼伦贝尔市北部地区,所占面积比例为20.1%;干旱较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赤峰市西部和北部、通辽市东南部、兴安盟西南部、呼伦贝尔市东南部地区,分布区域面积最大,所占比例为41.0%;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灌溉区域,包括河套灌区和辽河流域,所占面积比例为19.8%。  相似文献   
5.
从台风、降水(旱涝)和气温(寒冷、冷空气)等角度,对近年来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对广东气候异常的影响研究进行了综述,可以得到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对广东气候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1)台风:厄尔尼诺年登陆台风频数少于拉尼娜年,拉尼娜(厄尔尼诺)当年10月份热带气旋频数偏多(少)、生命史偏长(短)、影响时间较长(短)、强度较强(弱),即厄尔尼诺当年及次年台风季偏短,拉尼娜年当年台风季偏长;(2)降水:厄尔尼诺年,广东冬、春、夏季降水明显偏多,拉尼娜年,冬、春降水偏少不明显,但中等及强厄尔尼诺事件以及连续性的厄尔尼诺事件和夏季发生的厄尔尼诺事件,广东易发生旱灾;(3)气温、寒潮、冷空气:研究结论不一致。然而即便是厄尔尼诺事件,其不同的分布型、强度和发生时间等也都会对广东气候异常产生不同影响,且具有很强的区域性。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桃山、诸广复式岩体的深入研究,得出铀、钍元素在本地区花岗岩中具有以下地球化学特征及地球化学行为:1.岩体的铀、钍丰度与岩体外接触带的变质岩铀,钍丰度具同步增长特点;2.铀与硅、钾、钠关系密切,并有随钾增长,及随铀增长二种趋势,而钍则与TiO_2、FeO、MnO关系密切;3.钍在花岗岩中分布型式为正态分布,变异系数较铀小,而铀在花岗岩中分布型式为正态分布及对数正态分布,变异系数略高,显示了铀有某种富集可能;4.铀在花岗岩中地球化学行为,表现有二个富集高峰,既有在结晶早期富集在各类副矿物中的早富集特征,也有随花岗岩形成和演化富集在晚期的晚富集特征。二个富集途径,即随Si、K增高和随Si、Na增高途径。  相似文献   
7.
基于多年实地调研考察和近20年的文献资料,对云南纳西族和汉族地区农村典型民居的抗震性能进行了研究。结合传统工艺中的抗震构造措施,分析了这种典型民居建筑形式的震害特征及原因,探讨了云南典型民居建筑在社会变迁中出现的抗震新问题和实施抗震加固工程中的问题,提出了提升区域整体抗震防灾能力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彝良地震地质灾害特征及其空间分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2年9月7日11时19分和12时16分在云南省彝良县与贵州省威宁县交界处相继发生5.7级和5.6级地震(简称"9·07"彝良地震),此次地震诱发了大量的次生地质灾害,文中基于现场调查和遥感影像目视解译的方法得到了彝良地震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图,并对其分布特征做了分析。统计结果表明,此次地震诱发的地质灾害约213处,总面积约为0.67km2,地质灾害类型多样,但以崩塌、滚石为主。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对此次地震诱发地质灾害的所在烈度区、地层、坡度和距水系、道路的距离等5个影响因子进行统计分析,深入揭示了影响因子对地震诱发地质灾害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此次地震诱发的次生地质灾害:1)多发生于沿洛泽河一带的石炭系内;2)多发生在Ⅷ度区内,且与烈度呈正相关关系;3)主要分布在坡度20°~50°范围;4)密集发生在距水系、道路的距离为500m内的区域,且与距水系、道路的距离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史培军  汪明  胡小兵  叶涛 《地理学报》2014,69(6):863-876
在综合风险防范“凝聚力”概念的基础上,从社会—生态系统综合风险防范的“凝聚力”基本原理、凝聚力形成中的协同效能、凝聚力实现手段、凝聚力优化对提高系统抗打击能力的作用等方面系统研究了“凝聚力”的科学内涵,并初步建立了“凝聚力”的模式,以期完善现有综合风险防范理论体系。结果表明:协同宽容、协同约束、协同放大和协同分散四个基本原理阐述了社会—生态系统综合风险凝聚力在协同运作上的四种表现,同时也是凝聚力在“凝心”和“聚力”具体问题上的4 种优化目标的阐释;凝聚力模式将四个协同原理及其优化目标转化为社会认知普及化、成本分摊合理化、组合优化智能化、费用效益最大化等一系列手段,实现了社会—生态系统综合风险防范产生的共识最高化、成本最低化、福利最大化以及风险最小化;运用复杂系统建模和仿真的方法,通过设计社会—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表达,验证了随着系统凝聚力的提高,系统抵抗局部和全局打击的能力均得以增强,而且,可通过优化社会—生态系统中节点的结构和功能,以达到提升系统凝聚力的目的;凝聚力模式补充了灾害系统中脆弱性、恢复性、适应性等概念在阐释社会—生态系统综合风险防范问题上存在的缺陷。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