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5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1.
南海珠江口盆地东沙隆起区生物礁演化模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南海是西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其在形成演化过程中出现了有利于生物礁生长发育的环境。东沙隆起在中新世时期属于浅海环境,远离物源区,温度、盐度和水深适宜生物礁的生长和发育。通过地震资料的解释、测井、岩心资料的综合分析,并与相对海平面变化曲线对比,认为东沙隆起发育大量规模不等的生物礁,且其发育演化与相对海平面变化曲线和区域构造演化阶段可以对应起来。相对海平面的旋回性变化和复杂的构造演化过程结合,使得研究区生物礁具有较好的孔渗性,可以成为有潜力的油气储层。  相似文献   
2.
3.
南海北部深水盆地流体活动系统及其成藏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高精度的3D和2D地震资料,对南海北部深水盆地的流体活动系统的类型、影响因素和它们之间的演化关系进行了研究.南海北部深水区存在着包括:泥火山、泥底辟、气烟囱、管状通道、多边形断层和构造断层等多种类型的流体活动系统.根据地震反射特征,可以把它们划分为断层有关的流体活动系统和柱状流体活动系统两大类.研究发现研究区内的流体活动系统主要受构造和沉积两方面的影响.并且,气烟囱、泥底辟和泥火山存在着单向演化的关系,可以从是否有沉积物参与运移及是否喷出海底将它们区分开来.最后,本文探讨了流体活动系统对深水油气和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重要影响,建立了南海北部流体活动系统的存在模式.  相似文献   
4.
海底麻坑是由超压流体溢出海底时侵蚀海底沉积物所形成的一种负地貌, 其广泛分布于各种水下构造环境(如大陆边缘盆地和增生楔等)。综合近年有关海底麻坑的研究成果, 依据麻坑形状、直径、长宽比、空间分布以及垂向充填方式等特征, 对其类型进行了系统划分, 详细介绍了麻坑形成的主要条件及影响因素(如底辟、断层等), 深入阐释了麻坑的成因机制。麻坑形成过程中, 地层中的局部异常流体压力(超压)是最为关键的条件和驱动因素。根据地层中超压形成和释放过程的快慢, 可以将麻坑的成因机制划分为渐进型、突发型和混合型3类。渐进型麻坑形成过程中, 地层超压的形成和释放的过程较为缓慢; 突发型麻坑形成过程中地层超压形成和释放的过程较快; 混合型麻坑的形成过程介于二者之间。鉴于麻坑在形成过程中受到海水和下伏地层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 未来十分有必要对海底深部地层中“超压形成-流体聚集-垂向运移至海底表面并逸散-形成麻坑”的整个动态过程展开物理和数值模拟研究, 进一步建立海底麻坑形成模式。   相似文献   
5.
深水盆地中多边形断层的几何特征与形成机制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多边形断层是指一种在平面上呈多边形具有微小断距的张性断层系。自1994年被提出以来, 已有十余年的研究历史, 并在世界50多个被动大陆边缘盆地中被识别出来。研究多边形断层需要高精度的3D地震资料。我们根据琼东南盆地3D地震资料并利用相干切片技术, 首次在琼东南盆地南部发现了多边形断层, 并对其进行了初步研究。多边形断层的成因机制是前期多边形断层研究的重点, 许多学者认为深水沉积物早期压实脱水体积收缩形成的; 也有学者认为重力扩展控制断裂的发育。岩石物性、成岩作用及构造应力是影响多边形断层发育的重要因素。多边形断层对深水盆地的油气储集体的性质和分布; 以及油气、天然气水合物的运移和聚集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海底滑坡及其触发的海啸是海洋地质灾害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海洋工程设施及沿海地区人口及经济的快速增长,海洋地质灾害研究和评估变得越来越重要和紧迫。根据高精度地球物理资料(地震和多波束),在南海北部主要含油气盆地(珠江口盆地和琼东南盆地)中发现大量的海底滑坡。这些海底滑坡形成于上新世至第四纪,它们多以杂乱或空白的地震反射为特征,部分海底滑坡含有大量滑塌块体;这些海底滑坡的规模从数平方千米至上万平方千米不等。本文梳理了南海北部海底滑坡的特征;并对包括西沙隆起在内的海底滑坡所造成的直接灾害和次生灾害(海啸)进行初步评估;最后,指出了南海北部未来海底滑坡研究中需要解决并有望取得突破的主要科学(海底滑坡的成因机制)和实践(潜在海底滑坡及其触发海啸可能性)问题。  相似文献   
7.
The aeolianite deposits on Shidao Island of the Xisha Islands,the South China Sea,contain five stages of aeolian biocalcarenites and four paleosols.The aeolian biocalcarenites consist of two sedimentary facies:dune and interdune deposits.In the dunes,large-scale festoon cross-bedding,humped cross-bedding and high-angle foreset bedding are well developed,and in the interdunes,large-scale flat-bedding and low-angle wedge shaped cross-bedding are well developed.The sedimentary structures and lamella features indicate that the aeolian deposits are driven mainly by the northeast monsoon.The aeolian biocalcarenite and paleosols may reflect the arid and humid climates of the East Asian monsoon,respectively.By comparison with the stalagmite oxygen isotope climosequence of Hulu Cave,Nanjing,we inferred that the aeolianite formed in the last glacial stage,and the paleosols were formed during relatively long-term warm events.  相似文献   
8.
深水盆地中大型侵入砂岩的地震识别及其成因机制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侵入砂岩是深水盆地中常见的地质现象,由于本身具有高孔隙度、高渗透率的特点,对深水油气储集、运移和成藏均有重要的影响。综合国内外研究成果,探讨了深水盆地中大型侵入砂岩的地震特征和成因机制。研究表明侵入砂岩具有明显的强振幅地震反射,这些振幅异常一般呈V字形反射形态,沿着走向反映出一系列的特点,如阶梯性、分支性等,并伴有极性反转和高速度异常,在侵入砂岩下部的喉道出现上拉现象;关于侵入砂岩的成因,认为是未固结成岩阶段深水盆地中的异常超压砂体的向上侵位形成,大型的侵入砂岩及其伴生的断裂系统为流体运移提供渗流通道,深部水道或深水扇系统为侵入砂岩提供充足的物源。  相似文献   
9.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内发育大量早中新世(约15.5 Ma)浅成岩浆侵入体(侵入深度<3 km).目前对其形态特征、相互关系以及岩浆侵入诱发的强制褶皱等尚缺乏系统研究.通过利用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细致刻画了侵入体的形态、岩浆运移通道以及岩床复合体内各岩床的空间关系,定量分析了强制褶皱与侵入体的几何关系.白云凹陷内岩浆侵入体...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