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7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2.
龙陵地震前,省内开展水氡观测的水点有十七个(其中群众测报点11个),具有连续两年以上观测资料的水点五个(下关温泉、曲江温泉、塘子温泉、会泽冷泉、寻甸冷泉),连续一年以上的有四个(澜沧温泉、洱源九气台温泉、汤池温泉、巧家冷泉),断续观  相似文献   
3.
利用视电阻率ρs随时间的变化来预报地震是目前国内外使用的前兆手段之一。国内多数台站限于条件,一般只用四极对称法测定。为了更好地利用这一手段的资料来预报地震,除了收集、整理已有的大量震例,从中总结提炼出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以外,有必要深入研究,从理论上探讨,寻求本质上的内在联系。尽管这样的讨论极为肤  相似文献   
4.
中美地磁总强度日变化的分析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中国京津地区13个台站、滇西地区3个台站以及美国加州6个台站的地磁总强度观测资料,分析比较了这些台站的地磁总强度日变化及其频谱.结果表明,地磁总强度日变化的形态、日变幅与频谱,在100-200km 的局部范围内基本相同,在500km 大范围则不同.在25-40纬度范围内,地磁总强度日变幅的纬度因子约为1-2nT/度.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地电异常的时间、空间和强度分布特征,提出地电异常的起因主要是电极极化电位差。多数情况下极差的变化与旱雨季节、沟渠排水和农田灌溉等干扰因素有关。值得注意的是大震前,常伴随有地下水水位和水质改变、地气、火球和地热等异常现象,由于它们受上覆土层、裂隙通道、地形地物等控制,有可能造成两电极周围电化学环境发生差异,从而引起极差急剧变化。  相似文献   
6.
笔者于1988年8—9月间在美国地质调查局短期工作期间,与美籍华人金继宇博士进行了学术交流与座谈讨论。现将我国台湾省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学研究所的简况介绍如下。1969年邓大量教授向我国台湾省提出了地震研究的长期计划,1971年成立了以游世高博士为组长的地震组,1972年开始建设地震、强震台网,1973年中央研究院物理所设立地震组,蔡义本博士任组长,1976年由蔡义本博士筹建地球科学研究所,1980年开始增设同位素地球化学与地球构造物理学两个组,1982年正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龙陵地震前兆异常资料的综合分析,提出了龙陵前兆异常的时间、空间、强度变化的基本特征;从前兆异常是直接反映震源孕育与变化过程的观点出发,提出了解释异常特征的前兆场扩展模式;最后,对该模式在预报中的可能应用,谈到了一点设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