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大气科学   1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4 毫秒
1.
2003年,是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关键的一年,也是我院通过改革,全院职工奋发向上,精神面貌发生重大变化,各项工作取得可喜成绩的重要一年。《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深化改革实施方案》经2002年12月1117t中国气象局党组通过后,于2003年开始全面实施。领导班子明确分工,责任到人,抓好组织落实,积极稳妥地推进了我院的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气象局(CMA)、有关职能司和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领导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由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牵头组织,贵州省气象局、贵州双阳通用航空公司、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总公司、西安中天火箭有限公司、北京中亚宝丰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等国内多家单位参与的沙特人工增雨试验项目于2007年11月正式启动,并组成了赴沙特人工增雨试验工作组。工作组成员18人于2007年11月中下旬分三批抵达沙特,所有的仪器设备和消耗品等试验物资均于11月下旬顺利通过海关关检出境运抵沙特,一架中国Y-12飞机于2007年11月27日顺利通过海关关检从昆明海关出境,经过2天的转场飞行,于11月29日飞抵沙特利雅得。  相似文献   
3.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十五”发展计划的目标与任务是:解决气象业务现代化进程中监测、预测业务系统提出的急需解决的“高”、“新”科学技术问题以及减灾、防灾和大气环境保护等国家急需的科学技术问题;针对国际大气科学前沿领域和未来发展中的科学技术问题,以社会、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展具有综合性和前瞻性的研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并应用于国家减灾、防灾领域。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十五”计划的制定,以设计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十五“科技发展目标和长远发展战略为指导思想。通过气象科技创新体系的建立,推动气象事业科技进步,加…  相似文献   
4.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的科技体制改革在2004年8月通过中国气象局科技发展司组织的部门级科技体制改革验收。2004年10月14日通过由国家科技部、财政部和中编委联合组织的评估验收。验收会由联合验收组组长、科技部体改司副司长张晓原主持。科技部副部长李学勇以及财政部、中编委和有关部门领导组成的验收专家组听取了中国气象局总体改革情况和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以及中国气象局所属三个专业研究所的改革情况汇报。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院长张人禾向验收专家组汇报了我院科技体制改革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2006年12月30日上午,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隆重举行建院50周年庆祝大会。  相似文献   
6.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深化改革实施方案"经过3次院理事会的审议、全院职工的充分酝酿讨论以及中国气象局有关职能司的审核,最终于2002年12月11日经中国气象局党组会讨论通过.这次深化改革将围绕"机构调整、人员分流、机制转变、制度创新",建立"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运行机制,立足于中国气象事业发展对科技的需求以及国际大气科学的发展前沿,重新确立了我院的研究内容、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2005年,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分别与上海市气象局、广东省气象局、安徽省气象局和湖北省气象局就联合建立多轨道、多层次、全方位、研究型的业务签订了合作协议,本着“优势互补、多层推进、注重实效、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原则,将在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数值预报、生态环境气象、大气成分、城市环境气象、雷电防护、人工影响天气等方面开展进一步的合作。已明确的具体合作内容包括:  相似文献   
8.
由中国气象学会第 2 4届天气与极地气象学委员会主办 ,上海台风研究所、热带气象学委员会和海洋气象学委员会协办 ,宁波市气象局承办的第 1 2届全国热带气旋科学讨论会于 2 0 0 2年 4月 9~ 1 2日在浙江宁波市召开。中国气象学会副理事长、天气与极地气象学委员会主任委员陈联寿院士主持了会议。本届会议是新世纪第 1次全国台风学术盛会 ,也是这一系列性全国台风科学盛会创立 3 0周年。本届会议邀请了原中国气象局局长温克刚到会指导并作了重要讲话。会议还邀请了从 2 0世纪 5 0、6 0年代即开始从事台风科研和预报工作、并对我国台风科研、…  相似文献   
9.
10.
2005年,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分别与上海市气象局、广东省气象局、安徽省气象局和湖北省气象局就联合建立多轨道、多层次、全方位、研究型的业务签订了合作协议,本着"优势互补、多层推进、注重实效、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原则,将在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数值预报、生态环境气象、大气成分、城市环境气象、雷电防护、人工影响天气等方面开展进一步的合作.已明确的具体合作内容包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