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大气科学   10篇
海洋学   2篇
  1992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七十年代这十年间由于多种学科、多种船只和许多国家的研究计划给我们带来了广阔的海洋科学。若没有计算机,我们就无从整理这种计划所产生的空前未有的大量资料。尽管有了计算机,我们可能还不理解所收集到的这些资料。正如大会计划所总结的问题。“我们现在面临一个充满矛盾的时期。有些海洋学家认为必须使航海船上计算机的大小和能力不断升级……而另一些海洋学家则感到必须把海上的计算强度减少到最小并且利用标准电讯技术的方便在岸上完成更高级的处理。我们注意到一个研究机构的科学家使用另一个研究机构船只的倾向在增加。我们看到了  相似文献   
2.
考查了季风环流对湿过程响应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季风环流中潜热是主要的反馈过程。由于这种过程,在对流层低层从阿拉伯海到中国南海的西南季风气流和在对流层高层的南亚上空的东风急流在暴发期和活跃期都显著地增强。在活跃期期间表面潜热通量(大部分在海洋上)对环流的维持是重要的,但对暴发期则是次要的。  相似文献   
3.
陈明萱 《海洋学报》1986,8(3):307-313
本文在两次相关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海流区海温与副高特征量相关的特点及高相关区的时空演变特征。发现大部分高相关区的演变可分成移动型和准静止型两种。相关区移动或摆动的起点多集中在黑潮区、洪堡德海流区和热带东太平洋海区。同时对几个相关现象的可能物理原因做了初步分析,表明海温影响副高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有下垫面的直接加热的影响;有下垫面加热影响其它环流系统,再通过此系统与副高的相互制约进而影响副高;还有通过经向垂直环流影响等等。  相似文献   
4.
按照现代观点,要成功地编制天气预报必须考虑海洋环流以及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的过程。洋流在地球上的热量再分配中起着重要作用,它把大量的热量从一个地区输送到另一个地区。已有许多研究讨论洋流对大陆气候和天气的影响。近年来关于洋流性质的概念有了重大变化。涡旋系统概念代替了“平滑的”大尺度洋流的旧概念。1970年在热带大西洋实验区进行的试验和最近的研究表明,大洋中的动能的主要负荷者是顺时针的(暖性反气旋式)和逆时针的(冷性气旋式)洋流涡  相似文献   
5.
本文设计了一个两层非线性原始方程模式,做低谱展开,求出非线性方程组的解;讨论了在外参数变化情况下及其相应环流的演变;并与线性响应作了对比。此外,还讨论了定常解的稳定性。主要结论是:(1)非绝热加热各分量在非线性响应中能强迫出更为接近实际的赤道地区平均纬圈环流圈。(2)在非线性响应中,潜热加热对纬圈环流的作用是最主要的。随着外参数-湿度的变化,解出现突变现象,其对应的赤道地区平均纬圈环流从一个定常态变到另一个定常态;其中对流潜热的作用最为明显,感热加热的作用是次要的。(3)在非线性响应和线性响应中,辐射加热对环流的作用不同;潜热加热对环流的作用相似,但在前者中它要强得多。  相似文献   
6.
自1980年以来,各种模糊综合决策数学模型相继提出,并在环境保护、地震、农业气候、天气预报等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且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模糊综合决策的数学模型在天气预报方面应用也较广,它不仅适用于多因子的综合天气预报,而且也适用于不同时段的逐步订正预报,以及各种预报方法的综合决策。  相似文献   
7.
世界气象组织在《气候和气候模拟的物理基础》一文中曾指出,在试图理解造成地球气候及其变化的机理时,我们面临一个异常复杂的物理体系,这个体系不仅包括较为熟悉的大气的状况,而且也包括不太熟悉的世界海洋和冰团的状况及其在地球表面产生的变化。除了物理因素外,还有影响着气候的复杂的化学和生物的(反馈)过程,这些过程对于生物气候的影响是重要的。这些过程中的每一个与另外某些过程,在广阔的空间和时间尺度范围产生复杂的相互作用,从我  相似文献   
8.
根据1972—1980年500mb候平均高度谐波分析资料,分析了长江中下游梅雨期间1、2、3波振幅和位相的特征。发现:60°N 1—3波的振幅与极锋急流的活动有关;高中纬超长波的位相主要影响冷空气的路径及强度,低纬超长波的位相与南方海洋的水汽输送有关,并进一步分析了梅雨前期的超长波特征,找出了梅雨量预报的线索,并对1981—1983年的梅雨做了预报检验;预报与实况基本相符。 梅雨的分析和预报一直是人们重视的课题,前人做过许多工作。为了进一步揭示大尺度系统的作用,了解梅雨过程的大尺度环流背景,本文引用500mb候平均高度谐波分析资料,从超长波的振幅和位相上,对长江中下游梅雨期的特征进行讨论。在前面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梅雨前期的超长波特征,并从中找出了梅雨量的预报线索。最后,对1981—1983年的梅雨做了预报检验。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夏季季风实验(MONEX)的简短总结。回顾主要根据那些利用1979年夏季MONEX观测所做的论文。这个研究的观测方面着重于季风雨带在北半球从冬季到夏季,从印度尼西亚到喜马拉雅山脚的每年一次推进以及此后的后撤。极好的FGGE/MONEX资料库提供了辐散风的详细解说;关于哈得来环流和瓦克环流也总结了。通过旋转风和散度风分量之间彼此的相互作用,提出了季风环流对逐渐形成的不同加热场的响应方式。Luo和Yanai所研究的热源的特倒把包括西藏高原在内的不同季风区上的热源作了鲜明的对照。在这种情况下,值得注意的有趣问题是阿拉伯海的冷却。属于这个问题结果的总结——特别是风应力的旋度的分布——是突出的。引起很大兴趣的另一个研究领域是行星边界层,特别是在阿拉伯海西部上空,该处索马里急流在夏季风期间出现有趣的特性。本文总结了季风暴发的中期预告及季风低压形成和运动的主要结果。考察了沙漠热低压的结构和维持。这些结果的总结包括了混合层结构,垂直运动廓线的日-夜差和热力学的热量收支。本文的最后一节包括了低频波——特别是30—50天时间尺度上的研究。这种波动随行星尺度向东移;在较大的区域尺度上,波动又在季风区上向北移。这些表现解释了季风暴发、活跃和中断。  相似文献   
10.
根据10年实测风资料,在分析南、北半球纬向风场和经向风场演变的基础上,发现长江中下游6—7月持续性多雨年的大气环流的季节变化上有异常现象;即在南半球比常年提前1—2个月结束夏季,在北半球比常年推迟1—2个月进入盛夏。这种异常现象表明长江中下游持续性多雨是全球尺度大气环流异常的反映,为持续性多雨的长期预报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