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大气科学   9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0 毫秒
1
1.
利用滑动平均分析方法对近53a影响潮州的台风进行统计分析表明:影响潮州台风个数1989年前呈下降趋势,之后为略上升,目前处于下降趋势;台风主要给潮州带来强降水、高温、大风、风暴潮的灾害性天气。使用MHF小波分析方法主要分析台风影响下产生的年降水强度、年高温强度,发现年降水强度存在2~4a时间尺度和23~25a时间尺度的周期振荡。年高温强度存在20~22a时间尺度的周期振荡。  相似文献   
2.
12121电话系统的对外呼出语音气象短信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介绍利用12121电话系统实现对外呼出语音气象短信功能。详细说明主动呼出工作原理、配置及测试方法,日常业务运行中呼出语音短信的操作步骤,评价了该功能的特点和不足。  相似文献   
3.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对粤东2008年7月8日特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发现:副热带高压东退到我国东部沿海,脊线北跳到30°N,强盛的西南季风、越赤道气流与副高西南侧东南气流的存在,大量水汽源源不断向粤东输送,使得暴雨区对流层下层维持较高的湿度和水汽通量;高低空急流与切变线的存在使暴雨区维持强烈的上升运动。  相似文献   
4.
潮州市交通事故气象预警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2005年2月~2006年12月间发生在潮州市境内的7793个交通事故样本,计算了每日交通事故指数,并用其修正值与温度、湿度等气象因子的逐月相关系数进行聚类分析,把样本数据分成热季和非热季2类;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别建立潮州市热季和非热季的气象预警模型,检验表明,热季的预报准确率为79.1%,非热季为65.3%。  相似文献   
5.
高温天气常常导致干旱和高温热浪等自然灾害,探讨高温天气的预报方法非常有现实意义。为此,利用潮州当地夏季高温情况,从将近50年资料中归纳分析,并挑选出主要影响当地出现高温的气象因子,采用统计分析工具SPSS进行因子分析与线性回归计算,建立潮州夏季高温预报方程组,最后用VisualBasic语言设计开发了可用于日常业务预报高温的预报工具。  相似文献   
6.
粤东“7·08”特大暴雨过程天气形势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丽佳  唐凯  蔡赛缄 《广东气象》2009,31(6):36-38,41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对粤东2008年7月8日特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发现:副热带高压东退到我国东部沿海,脊线北跳到30°N,强盛的西南季风、越赤道气流与副高西南侧东南气流的存在,大量水汽源源不断向粤东输送,使得暴雨区对流层下层维持较高的湿度和水汽通量;高低空急流与切变线的存在使暴雨区维持强烈的上升运动.  相似文献   
7.
潮州市夏季高温气候变化趋势及影响系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统计分析1957~2007年共51年潮州高温天气的气候变化趋势,探讨影响高温天气的天气形势及主要影响系统,并分析了不同天气系统影响下高温的地面风场特征、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高温天气既与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有关,又与区域大气环流系统密切相关,同时城市热岛效应、太阳活动、厄尔尼诺等因素也是导致高温天气不可忽视的因素;②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造成潮州高温天气的主要天气系统;③受热带气旋外围下沉气流控制是潮州出现高温的重要原因,也是出现历史极端最高气温的主要原因;④潮州夏季高温日数总体呈增多趋势;⑤高温的空间分布具有地域性;⑥不同天气系统影响下高温的地面风场不同。  相似文献   
8.
市、县气象台站天气预报评分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适应广东省气象业务、服务发展需要,结合目前市、县级气象台站预报业务的实际和需要,开发的天气预报评分系统,评分范围包括24h晴雨、暴雨和低温预报。该评分系统采用VB6.0为开发工具,使用Access数据库,ADO方式访问数据库。整个系统在win2000专业版环境下开发完成,简便、快捷、准确,适合向全省市、县级气象台站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粤东一次罕见持续性大雾天气过程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分辨率的探空、地面实测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10年2月23日—3月6日粤东地区一次罕见的持续性大雾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连续性大雾天气过程是由辐射雾和平流雾组成;探空资料的分析表明,大雾期间大气层结呈现对流稳定或弱的不稳定特性,同时近地面层存在明显的逆温结构;大雾期间850 hPa华南沿海西南方向气流的存在为这次过程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地面不断有弱冷空气的入侵,使低层大气变得弱不稳定,并维持了冷的下垫面,但没有完全破坏近地面层的逆温;在深厚逆温条件下,持续的低空西南支暖湿水汽输送和适量的水汽辐合,导致水汽凝结,使得粤东地区的大雾和毛毛雨维持;持续强劲的暖湿气流和弱冷空气的不断入侵维持冷的下垫面,使雾雨天气在华南沿海长时间维持;大雾后期,强冷空气入侵破坏了大气的层结和逆温条件,大雾天气消散。同时,当Δθse 850~1 000<0时,将出现雾雨天气。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