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大气科学   77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地形特征,将西南地区划分为高原区、边坡区和盆地区,引入统计学"不稳定度"定量描述模式预报稳定性,对2016年6月—2017年9月全球中期天气预报(GRAPES_GFS)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在西南地区的高层形势场、主要的天气影响系统和地面要素预报性能进行了主客观检验,一定程度揭示了GRAPES_GFS和EC在西南地区的预报稳定性、地形的影响以及二模式预报性能的异同。结果显示:GRAPES_GFS高空高度场、温度场预报不稳定度分布呈北高南低型,相对湿度、风速预报不稳定度大值区在高原边缘;各要素预报不稳定度季节性周期最为显著,其位相和振幅因要素不同而有所不同;地形主要影响温度和风向预报误差值,但对相对湿度和风速预报的影响则体现在误差随时效的增长速率差异上;"漏报"是模式对西南地区天气系统的主要预报误差源,"低报"则是模式对西南地区2 m温度预报误差的最大来源;模式对西南地区降水落区预报有效率大约为50%,但强度预报通常偏低。EC与GRAPES_GFS的误差特征没有本质区别,但EC误差更小,稳定性更高。  相似文献   
2.
短时暴雨天气雷达回波概念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莹  王艳兰  唐熠  李向红 《高原气象》2011,30(1):235-244
通过对2005—2007年桂林39个短时暴雨个例进行普查分析, 发现造成桂林短时暴雨的回波主要有块状、 带状、 絮状和涡旋状4种类型。通过对天气背景进行分析, 形成了中尺度型块状回波、 台风外围型块状回波、 有无急流型带状回波、 絮状回波、 涡旋状回波6类雷达回波概念模型。建立了包括天气背景、 强度回波特征、 回波演变、 其他产品特征、 回波的源地移动和暴雨落区等的概念模型, 以期为短时暴雨临近预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浅对流云(Shallow Convective Cloud,SCC)对于认识和预报深对流强雷暴、辐射平衡以及气候变化有着十分重要的科学和意义。然而浅对流云水平、垂直尺度较小,并且生命尺度短,对其观测技术有限,目前针对浅对流云的观测研究仍然较少。本文采用2009~2010年CloudSat、CALIPSO(Cloud-Aerosol Lidar and Infrared Pathfinder Satellite Observation satellite)和MODIS(Moderate-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卫星融合产品2B-CLDCLASS-LIDAR和2B-GEOPRO对SCC进行研究,研究分析表明内蒙古草原区域SCC出现频率有明显季节变化,主要发生在夏季和秋季,其出现频率水平分布呈现西北低、东南高的趋势,与海拔梯度变化密切相关。SCC平均云底高度,8月最高,12月最低,呈现明显的冬夏差异。通过比较不同地区SCC云底高度发现,随着观测区域海拔高度增加,SCC云底高度有上升趋势。除此以外,海拔越高SCC云底高度变化幅度越大。  相似文献   
4.
在安徽省公路勘测设计院信息化管理水平现状的基础上,通过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软件技术,建立了一套多专业集群化协同工作环境,有效提升了勘测设计管理水平;通过研究和挖掘先进的管理理念,结合先进的计算机软件技术,达到整合企业现有的内外部资源,为企业的项目运作和战略决策提供准确而有效的数据信息。  相似文献   
5.
李向红  蒋丽娟  薛荣康  黄嘉宏 《气象》2006,32(5):110-115
利用1980--2001年NCEP和TBB资料,采用逐例与合成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夏季风影响期间广西大范围暴雨发生前各层天气系统和盂加拉湾强对流云团的配置演变,发现暴雨前盂加拉湾强对流发展和经向风加强等特征,并确立了广西大范围暴雨的高低层环流背景场和预报指标。将T213资料与NCEP资料进行线性趋势估计,建立了广西季风暴雨中期预报平台,试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一次强飑线天气过程的新一代天气雷达探测和临近预报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李向红  薛荣康  唐伍斌 《气象》2006,32(9):60-66
利用位于桂林的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对2005年5月5日影响广西桂林的锋前强飑线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分析飑线整体演变和内部对流单体演变表明:此飑线为后续线型和断续线型的结合。由镶嵌在飑线中的小尺度超级单体造成对流性大风。对流单体并入飑线前,可发展为成熟的超级单体,有TBSS和BWER等特征,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可达70kg·m-2,造成局地大冰雹。可根据VIL值确定大多数强风暴位置和辨别带有大冰雹的风暴,对强对流天气做临近预报。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2005年6月连续性暴雨过程发生前后的天气形势和物理量场进行分析,发现暴雨发生时,与500hPa螺旋度、涡度及850hPa水汽通量配置较好。暴雨前期低空急流加强,表现在暴雨发生前850hPa沿110°E有V分量的增长。另外,可通过对T 213物理量预报场的分析,判断未来暴雨发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对1996年6月13~14日华南大暴雨发生过程的天气形势和物理量场进行分析,并从中尺度能量方面探讨了西南低涡对华南暴雨增幅的动力机制。结果表明:暴雨的发生与西南低涡及850hPa孟湾地区的水汽通量有着密切的联系;而500hPa较强的负螺旋度有利于低层低涡的发展加强;暴雨发生前,华南上空维持一支反气旋性的西南急流,当西南涡东南移时,造成本地重力惯性波能量增加,从而对华南暴雨有正贡献,即对暴雨有一定的增幅作用。  相似文献   
9.
多普勒雷达降水产品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雷达1h、3h降水产品进行应用检验,找出降水产品的局限性及其测量误差;利用反射率因子及自动站雨量资料,通过调整雷达混合扫描面弥补了降水产品因山脉等地物挡角大而缺测面大的缺陷;结合雨量站资料运用最优插值、卡尔曼滤波等方法对本地Z-I关系及降水产品进行调整优化;调整后的降水产品估测降水的误差明显减小,产品质量大为提高。  相似文献   
10.
桂林暴雨天气的多普勒雷达径向速度分析与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桂林新一带天气雷达径向速度产品资料对2004年发生在桂林的强暴雨过程及其暴雨个例的径向速度平面位置显示产品(PPI)特征的多样性进行分析发现,利用径向速度变化可判断中尺度对流的发展,可对桂林暴雨提前做出预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