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3篇
大气科学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1.
1961-2009年新疆伊犁地区暴雨日数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61-2009年伊犁地区10个自动站逐日降水资料,采用线性趋势、累积距平、M-K 突变检验、以及周期分析等方法,分析近 49 a暴雨日数的年代际、年际、月、旬、空间的变化规律及其周期变化,并对该地区近 49 a暴雨日数进行突变检验。结果表明:近49 a来伊犁地区的暴雨日数呈上升趋势,其线性倾向率为0.107 d/10 a;暴雨主要发生在5-7月,约占总数的73.2 %,其中6月最多,7月次之;暴雨异常偏少年为1995年,暴雨异常偏多年为1996、1999、2002、2003和2007年;暴雨日数由西向东、由北向南均呈逐渐增加趋势;暴雨日数发生频次存在显著2.8 a左右年际变化周期。  相似文献   
2.
利用伊宁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结合高空和地面观测资料,分析了2010年7月19日伊犁地区一次局地暴雨天气过程。结果表明: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为500 hPa中亚低槽、200hpa高空急流、低层风速辐合和地面雷暴高压。较强的层结不稳定和低层垂直风切变有利于对流的产生;云图和雷达资料分析表明,此次局地暴雨是由中尺度强对流云团产生,具有典型的对流单体形成、发展成回波短带合并形成带状回波,该带状回波最后演变成一个尺度较大的弓形回波。  相似文献   
3.
1961—2009年伊犁雷暴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伊犁10个气象站1961-2009年实测雷暴资料,运用EOF和小波分析等 方法,研究了伊犁雷暴的时空分布及变化特征,得出以下结论:(1)伊犁地区年均雷暴日数 为35.6 d,属中雷区,近49 a雷暴日数呈显著减少的趋势;(2)伊犁雷暴日数有着明显的垂 直地带性和纬度地带性,空间分布表现为南部多于北部,山区多于谷地,高值中心位于乌孙尔山脉南侧的昭苏一带,雷暴发生频率高的地区雷暴持续时间也较长;(3)5—8月为雷暴主要 发生期,占雷暴总日数的89.8%,其中6、7月雷暴出现频率最高,分别占雷暴总日数的 3O.O%、28.3%;(4)伊犁雷暴日数时间序列有着5—6 a、9一l2 a、2 a左右的振荡周期;(5)近 49 a北半球副高强度增强、面积增大并北扩是伊犁雷暴日数显著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利用2005—2014年春秋两季月降水资料,统计分析了近10 a新疆北部4个站点的雨雪天气;利用同时期的高空资料,选取了500 hPa和850 hPa高度差(H_(500-850))、700 hPa和850 hPa高度差(H_(700-850))、850 h Pa和925 hPa高度差(H_(850-925))、700 hPa和925 hPa高度差(H_(700-925))、500 hPa温度(T500)、700 hPa温度(T700)、850 hPa温度(T850)、925 hPa温度(T925)共8个指标参与统计,得出4个站点的主要影响因子及降水相态判别指标;并利用判别指标对2015年3—4月、10—11月伊宁及乌鲁木齐站点出现的降水相态进行检验。研究表明:(1)伊宁T925、T850分别为2.5℃、-2.5℃时;塔城站点T925、T850分别为1.8℃、-1.5℃时可作为雨雪分界指标;伊宁、塔城两站T700对降水相态的指示意义不大;阿勒泰T850、T700、T500分别为-2℃、-8.5℃、-25.3℃时;乌鲁木齐T850、T700分别为-1.75℃、-9.3℃时,可作为雨雪分界,T500对乌鲁木齐降水相态的指示意义不大。(2)伊宁H_(700-925)、H_(850-925)分别为2220 m、680 m时;塔城H_(700-925)、H_(850-925)分别为2 207.5 m、675 m时;阿勒泰H_(700-850)、H_(500-850)分别为1522 m、4 052.5 m时;乌鲁木齐H_(700-850)、H_(500-850)分别为1520 m、4 067.5 m时,可作为雨雪的简单分界。(3)通过检验,总结出的雨雪判别指标可为新疆北部降水相态客观预报提供较好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利用线性回归分析、Mann-Kendall检验,统计分析了1961—2018年伊犁地区10个国家站冰雹日数的气候特征,同时利用2000—2018年伊宁站探空资料分析冰雹的环境场特点.结果表明:(1)伊犁地区冰雹日数时空分布差异较大,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冰雹日数也迅速增加;年冰雹日数总体呈下降趋势,其线性倾向率为-0.4...  相似文献   
6.
选取伊宁基准站1961—2005年历年3月1日至5月31日逐日最低气温资料,分析伊宁市终霜气候特征;利用1991—2003年历年4月伊宁基准站08时探空资料和地面观测资料,用数理统计方法建立伊宁市春季霜冻最低气温预报模型。  相似文献   
7.
为了更全面地伊犁河谷极端暴雪发生发展的机制,利用常规探空和地面观测资料、FY-2H长波辐射资料(Outgoing Long-wave Radiation,OLR)和NCEP/NCAR1°×1°再分析资料,采用天气动力学分析方法对2022年11月22日-24日出现在伊犁河谷极端暴雪过程的成因和动力结构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降雪为强锋区降雪,锋区内不断有短波东移,是暴雪发生的大尺度环流背景;300hPa极锋急流、500hPa强锋区、700hPa强偏西急流的流场配置起至关重要作用。(2)低层冷空气入侵,迫使暖湿空气抬升、气温下降,形成了下冷上暖的强逆温层结,而导致降水相态转变。降雪持续时间长,导致强降雪发生。(3)低层偏西急流把水汽输送到暴雪区,并在暴雪区上方产生强的水汽辐合中心,为本次暴雪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散度场对大暴雪的发生有较好的先兆意义,双辐合-辐散结构的散度场特征可以作为预报降雪加大的指标。(4)暴雪过程发生时大气处于对流稳定状态,但存在对称不稳定能量的释放。(5)OLR特征分析表明OLR3h平均值与3h降雪量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利用伊犁河谷2010~2018年6~8月68个短时强降水天气过程样本,采用箱线图的形式讨论产生短时强降水的关键环境参数的阈值,并对短时强降水天气过程的关键环境参数月特征进行了讨论,最后对2019所夏季的短时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1)K指数、修正K指数、瑞士第二雷暴指数、对流凝结高度、Teffer指数、大风指数、对流温度、对流凝结高度处温度、总指数、整层比湿积分与产生降水的相关系数达到0.30以上,对降水有较好的指示意义,其中整层比湿积分的相关系数最高,达到0.465。(2)17个物理量参数涵盖75%以上降水天气过程的阈值在无降水天气过程中的概率,Charbr修正K指数(ChTTK)指示意义最好,概率只有16.8%,而干暖盖指数(Ls)、特征层高度中的对流凝结高度到50%以上,对出现降水的指示性较差。最终选取Charbr修正K指数、K指数、mK指数、Teffer指数、瑞士第二雷暴指数、整层比湿积分这6个关键环境参数。(3)6个环境参数的阈值落在降水天气过程的概率都小于25%,瑞士第二雷暴指数指示意义最好,仅为10.7%。(4)6月份的mK指数、K指数、Charba修正K指数的阈值分别为32、38和36℃;7月份的mK指数、K指数、Charba修正K指数的阈值分别为31、37和35℃;8月份的mK指数、K指数、Charba修正K指数的阈值分别为32、38和37℃。6、7、8月份Teffer指数产生短时强降水的阈值,分别为43、47和43℃。瑞士第二雷暴指数(SWISS12)6、7、8月份的阈值分别为3.4、4.3、3.6。整层比湿积分6、7、8月的阈值,分别为2320 g.kg-1,2390 g.kg-1、2392 g.kg-1。(5)对2019年6-8月的降水天气过程及短时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检验评估,降水预报正确的样本为43个,漏报为41个,空报7个。准确率为(Ts)47.3%。短时强降水样本的检验,漏报率6、7、8三个月都为50%,空报率7月份最高,为71.4%,而8月份没有空报。准确率(Ts)是8月份最高(50%),6月份次之(33.3%),7月份最低(20%)。  相似文献   
9.
利用伊犁河谷1961—2018年10站逐日平均气温、平均风速、平均相对湿度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将夏季分为18候并分析各候旅游气候舒适度指数变化特征,进行旅游气候舒适度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伊犁河谷夏季大部分地区、大部分时间适宜旅游,舒适度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河谷西部和东部的平原地区;整个夏季,伊犁河谷气候旅游适度最好的地区位于察布查尔县北部、霍尔果斯市、霍城县南部、伊宁市、伊宁县西南部、巩留县西北部地区,旅游气候舒适度总体上呈现由平原区向高海拔地区逐渐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