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基于RTK-GPS技术的干热河谷冲沟沟头形态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高精度实时动态差分GPS(以下简称RTK-GPS)技术对干热河谷冲沟进行野外调查,获取36个不同活跃度类型沟头的形态参数,研究不同活跃度类型之间沟头的形态特征差异,并分析集水区、沟床植被盖度与形态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沟头不同活跃度类型之间,其跌坎高差、沟床比降差异最为显著,可作为沟头活跃度类型野外判别的主要参考指标;沟壁坡度、宽-深比等的差异较为显著,亦可在一定程度上表征沟头活跃程度。2.沟床植被盖度与各形态特征参数的相关性显著,表明沟床植被盖度可作为形态参数的综合替代性指标。同一活跃度类型的沟头,其跌坎高差、沟床比降等与沟床植被盖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说明随着沟床植被盖度的增加(或减小),跌坎高差、沟床比降均呈减小(或增加)趋势。3.集水区植被盖度与各形态特征参数的关系不显著,表明干热河谷集水区植被盖度对沟头发育的贡献有限。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山东省滨州市热岛强度的时空分布及其变化特征,通过2001、2009和2018年夏季的3期Landsat数据实现地表温度反演,并基于热岛强度定义对传统的均值—标准差分级法进行改进,能够较好地消除因背景数据不一致而导致不同时期热岛强度数据难于对比的问题.在此基础之上,分析热岛效应及其变化的时空分布特征,并结合土地利用...  相似文献   
3.
洪水对湿地系统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卢晓宁  邓伟 《湿地科学》2005,3(2):136-142
洪水是水流运动的一种自然现象,是河流对河滨洪泛湿地系统的一种正常的干扰。不定期的洪水干扰维持了河流与其洪泛湿地不同程度的水文连通性,成为维持河流洪泛湿地景观异质性和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营力。作为河流极端的水文情势,排除较大规模的洪水所造成的一定的生态环境破坏和社会经济损失以外,洪水干扰对生态环境产生多方面的正效应。从洪水的生态意义角度出发,论述洪水干扰对湿地生态系统及其环境所产生的正面效应,包括洪水干扰对洪泛区湿地沉积过程的影响,促进湿地系统水循环以及对土壤发育产生影响,导致洪泛区及其湿地生态系统和景观的演替。  相似文献   
4.
2001-2013年川西高原旱情监测及其地形分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1-2013年EOS-MODIS归一化植被指数产品数据,应用距平植被指数法(AVI)对川西高原进行了干旱监测,并分析年平均干旱发生频率与海拔高度、坡度和坡向地形因子的关系,进一步结合研究区土地利用数据,分析了不同地形因子干旱频率差异的原因。研究表明:(1)受积雪覆盖的影响,川西地区干旱监测只在一定区域内适用,该适宜区为川西海拔4 300 m以下区域。(2)川西高原干旱发生频率同各地形因子都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其中,高程影响最为复杂,与不同高度带地表覆被类型的差异性有关;坡向影响非常明确,主要受稳定水汽来源输入的影响;坡度的影响具有较强的局域性,与不同坡度的保水蓄水能力及覆被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5.
近50a来霍林河流域下游沿岸湿地景观格局演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干旱半干旱生态脆弱区霍林河流域下游沿岸洪泛湿地为研究对象,利用1954和1964年地形图,1986、1996和2000年的TM遥感影像作为基本信息源,在GIS支持下,建立湿地空间数据库,通过对不同时期各湿地景观类型进行景观变化过程、景观格局指数和景观转换过程分析,揭示近50 a来霍林河流域下游沿岸湿地景观格局动态及规律。研究发现,沼泽湿地是霍林河流域下游沿岸的主导湿地景观类型,次之为河流湖泊湿地,人工湿地比重小。研究区内湿地面积的减少以沼泽湿地的贡献量最大,这是由于大面积的沼泽湿地退化为盐碱地和草地,沼泽湿地景观破碎化表现突出。河流湖泊湿地在研究时期内则表现出最快的变化速度,年均动态度达到2.60%,它的这种减少变化是由数量众多的小斑块退化为盐碱地和沼泽湿地导致。水库坑塘景观变化受流域发展水利及霍林河径流量大小控制,水田湿地则主要受后者作用。共同的一点是,受霍林河1998年特大历史洪水泛滥影响,研究区内大面积盐碱地、沼泽湿地和草地转换为河流湖泊湿地,与此同时也有大面积草地和盐碱地转换为沼泽湿地,导致两种自然湿地景观类型在2000年表现出面积扩大,景观破碎化降低,整体性增强的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洪水脉冲在退化湿地景观恢复中的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6.
使用鲁西北地区24个国家气象观测站1981—2017年的气温及降水月值数据,主要通过计算年尺度SPEI指数,采用线性回归、两种突变检验方法以及小波能量谱分析等方法深入分析鲁西北地区干旱的变化规律。鲁西北地区实际发生的干旱事件与同期同时长SPEI值表征的干旱状态较吻合,表明SPEI指数在该地区具有较好的适用性;鲁西北地区整体上呈不显著的湿润化趋势发展,2008年为研究时间段内干旱情况的突变年;鲁西北地区SPEI12指数多年平均值为正常状态,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出现在1990年和2002年。鲁西北地区整体上出现轻旱、中旱、重旱,年份数分别为5次、8次、1次,所有年份均未发生特旱;鲁西北地区不同地区发生不同等级干旱灾害的频率差异较大,整体上干旱灾害的发生频率为轻旱>中旱>重旱>特旱;鲁西北地区年尺度干旱的小波波动能量中心共有3个,中心尺度分别为5 a、9~10 a和3 a。  相似文献   
7.
扎龙湿地火烧严重度分析及火灾对丹顶鹤生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ETM 遥感影像资料,分析了扎龙湿地火烧严重度及火灾对扎龙湿地丹顶鹤(Grus japonensis)生境的影响。采用火灾前、后的ETM 影像数据,计算差异性归一化燃烧率(dNBR)和制作扎龙火烧严重度分布图,用综合燃烧指数(CBI)分析植被死亡率对生境变化的影响程度,并分析两者的相关关系;利用两种燃烧指数与对应的高程、植被类型、坡度、功能分区和丹顶鹤巢位等因子叠加分析作为火烧区的评价指标;再根据火烧严重度分类图定量化分析火灾对丹顶鹤生境和巢址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CBI与dNBR之间有非线性关系(n=59,R2=0.8724);判定高程在148.3~154.6m和坡度在0°~0.185°之间,且分布有大量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沼泽的核心区低洼地易发生火灾;在火烧强度较高的情况下,迫使丹顶鹤选择次适宜的栖息环境,降低了丹顶鹤对隐蔽条件和食物资源的标准,导致丹顶鹤重新选择巢址的位置,其种群数量迅速减少。研究结果对扎龙湿地动物资源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